如何更好地理解业务:IT人员的十步指南
如何更好地理解业务:IT人员的十步指南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IT人员如何更好地理解业务成为了一个关键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业务理解十步法",从认知升级到数据洞察,帮助IT人员全面掌握业务知识,提升工作效率和价值。
0、引言
无论是在数据仓库、大数据平台,或者是现在的企业级数据治理时期,开始做的的时候,往往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力量上,比如顶尖的咨询管理公司。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第三方比企业内部团队更清楚自己的业务,而业务对IT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要真正理解业务,需要一定的方法。以下是总结的由宏观到微观的"业务理解十步法",掌握了它,一定有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业务。
一、认知升级
业务和IT一般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双方对如何更好地支撑业务,往往存在认知上的分歧。业务部门可能抱怨IT不给力,而IT部门则可能认为自己地位低,做得好是业务部门的功劳,做不好则被指责为IT团队不给力。
这种认知上的鸿沟,固然有组织架构和绩效考核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受传统甲乙方关系思维的影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IT和业务都需要破除传统的认知模式,转而围绕客户价值来协同工作。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需要认识到IT不仅仅是外包服务,而是与业务并肩作战的战友。对于IT部门来说,则需要主动出击,通过提出业务提案和优化需求方案来展现价值,而不仅仅是被动地等待任务分配。
只有解决了业务理解的"为什么",才能更好地探讨"怎么做"。没有对业务本质的深刻理解,再多的技术手段也难以持续创造价值。
二、宏观分析
从宏观角度解读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采用PEST分析方法:
- P(政策):国家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支持或牵制。例如,煤炭行业受到环保政策的严格监管,而旅游业则得到政策鼓励。
- E(经济):经济状况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金融业由于其吸金效应,吸引了大量精英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 S(社会):社会风向标也能影响行业发展。例如,直播行业在追求流量变现的过程中出现了黄播等问题,引发社会舆论。
- T(技术):技术发展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因素。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极大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三、行业理解
了解整个产业的特点和玩家是理解业务的重要环节:
- 行业本质:行业有哪些基本术语和概念,行业解决了什么问题,是对已有行业的改造,还是替代,还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 行业特点: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如何?行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是怎样的?经济运行周期的规律是什么?行业是供给驱动的还是需求驱动的?行业的监管情况和主要政策是什么?受监管的制约程度如何?
- 行业玩家:产业链有哪些角色,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的利益点是什么,核心的角色是什么。
四、市场分析
研究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是理解业务的关键:
- 市场规模=理论市场规模渗透率市场占有率
- 市场增长率是评判行业生命周期的基本指标。市场增长率较大说明行业有巨大发展潜力,处于成长期;市场增长率较小说明市场规模趋于稳定,处于成熟期。
这些数据在第三方报告中可以找到。例如,下图展示了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情况:
市场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框架,包括波士顿矩阵、STP理论、AISAS、4P理论、GROW模型等。以波士顿矩阵为例,通过研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可以将企业现有产品划分为四种类型:明星产品、金牛产品、问题产品和瘦狗产品。
- 金牛产品:低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此时企业无需大量投资,可用此业务现金流为其他业务输血。
- 明星产品:高增长、高市场占有率。此时正处产品的成长期,需要加大投资扩大规模。
- 问题产品:高增长、低市场占有率。需要找出原因进行改良,并加大投资。
- 瘦狗产品:低增长、低市场占有率。应减少生产发展,逐渐淘汰。
此外,还需要分析存量和增量市场,以及锁定目标用户群体。例如,今日头条的用户画像为:18-30 岁,常活跃在二三四线城市,主要终端为安卓。
五、竞争分析
竞争格局分析包括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竞品功能分析等。以波特五力模型为例:
- 供应商:分析上游供货商的经营情况和商业模式。
- 购买者:分析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消费特征。
- 潜在进入者:分析可能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及其影响。
- 替代品:分析替代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 同行:分析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市场份额和发展方向。
六、产品分析
产品研究包括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增长态势、竞争情况等。需要判断产品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面临时代淘汰危机。具体分析维度包括:
- 产品概况:市场规模、盈利情况、增长态势、竞争情况等。
- 产品需求:是否刚需?体验感如何?是否面临时代淘汰危机?
- 产品功能:核心功能模块、设计逻辑、用户群体、使用场景等。
- 产品研发:技术水平、更新迭代速度、研发投入规模等。
七、流程分析
理解业务流程是理解业务的关键。以自主贩卖机为例,用户扫码-选品-下单-支付-取货是一部分业务;商户的扫码-补货-关柜门是另一部分业务。这些业务都是从业务流程衍生出来的。
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E2E(端到端)业务过程包括六个基本要素:
- 客户:流程的目标是让客户赚钱。
- 价值:流程走完后是否让客户满意。
- 输入:流程的输入信号。
- 输出:流程的结果。
- 活动:流程中的具体行为。
- 作用: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商场买菜和菜市场买菜虽然流程相似,但存在差异性。商场是自选为主,价格统一;菜市场以摊位为主,存在价格差异。
下面示例了天猫退货的业务流程图,左边描述了各个活动阶段,右边描述了每个活动节点对应的角色。
八、功能分析
理解了业务流程后,可以进一步细化分析每个流程活动环节的功能逻辑。例如,天猫退款用户侧的功能流程图:
九、数据洞察
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理解系统的数据架构和数据模型。在数字化企业中,所有的业务都已经数据化,数据就是业务的镜像。理解数据可以帮助验证和分析业务,发现业务问题,从而优化业务流程。
十、知行合一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
- 通过阅读和分析业务相关的书籍、行业报告、研究论文、网上文章、公司报告、产品方案、产品手册、市场调查等方式,掌握业务的基本知识。
- 与专业人士交流、参加培训及会议等形式帮助进一步理解业务。
- 通过实践业务(包括操作产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 定期思考总结加深业务的理解。
- 基于自身的独特理解去优化业务。
- 采取培训等形式教会别人业务。
- 抽象提炼形成业务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