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自媒体号还能不能做?现状如何?
房产自媒体号还能不能做?现状如何?
随着各行各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自媒体领域。以房地产自媒体为例,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行业的现状和前景,探讨其收入来源、创业成本、工作时间等方面,并为有志于从事自媒体的人提供实用建议。
房地产自媒体的收入现状
佣金收入
2024年初,仅广州就有3万多个房地产自媒体账号。而今年上半年,广州每月新房成交仅30004000套,加上70008000套二手房,全月交易量在10000~12000套之间,其中与自媒体相关的比例仅约10%,即100套左右。30000多个账号平分这100套,平均每个账号要30多个月才能促成一次交易。
而且,即使促成交易,也未必能拿到佣金。超过一半的交易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得佣金,例如客户被其他中介带来过,或者客户在楼盘人脸识别之前自己来过,或者提前报备时间不达标等。据观察,最终无法获得佣金的比例远超过50%。
即使有机会拿到佣金,还要扣除20%的平台费(以贝壳为例),以及相关税费。此外,多数客户会要求返还部分中介佣金,通常返还50%,且有返佣要求的占总体比例的50%左右。以广州为例,套均中介佣金6~8万元,按8万元计算,扣除各种费用后,最终到手仅剩2.56万元,而这很可能是一年唯一的收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告收入
自媒体的另一收入来源是广告。据统计,所有自媒体中,能接广告的只有头部5%的号主。这些广告收入,平均每条仅2000~3000元。更关键的是,一般1-2个月才会有一条广告。全年平均下来,这5%的号主广告月收入也就1000多元。房地产自媒体的情况可能更不乐观,因为如果按头部5%计算,广州能有1500个房地产自媒体号能接广告,但实际可能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能接的广告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房地产相关的打卡视频或小作文,由于房企普遍亏损,广告预算大幅压缩,小号主的单条“广告”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另一类是卖保险、理财、白酒等与地产无关的产品,这类内容标题可能有误导或欺骗成分,收入也仅一二千元,且不是长久之计。
创业成本与幸存者偏差
很多人以为自媒体创业只需一台电脑和手持拍摄器,但实际上最大的投入可能是“投流”。早年,平台会根据播放量阅读量给作者创作补贴,但如今,除了少数头部IP,一般创作补贴几乎完全取消。由于创作者增速远大于观众增速,小号、新号几乎无出头之日,除非花钱做广告增加曝光,但效果难以保证。
自媒体行业存在严重的幸存者偏差效应。你看到的都是头部大号,如“广州房产”、“PLUS”、“楼市发布”,但这些大号整个公司都没有多少员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行业的总体规模其实很小。相对成功的IP也难以复制和规模化,如今年最红的林同学,其合作主播无论如何赋能都难以匹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作时间与自由度
对自媒体的最大误解之一是工作自由,想干就干,想休息就休息。实际情况是,自媒体工作甚至比上班还要“困身”。打工再忙,再加班也总有休息的时间,或者补休的机会。但自媒体必须一年365天,每天保持更新,而且越是休息时间,反而是争夺读者和观众的重要时刻。就算是休闲时间,你必须保持高度关注,随时抓住值得分享的内容,随时发布。房地产自媒体尤其如此,周五下班后往往是政策密集出台的时刻,连夜加班出内容更是家常便饭。
自媒体还能不能干?
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分几种情况考虑:
如果你已经干了一段时间,并且已经有了一千几百粉丝,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那么的确可以继续熬下去。在没有更好的机会前,只要你继续努力,还是能带来一些微薄的收入的。
如果你还在上班,并且有机会接触到自媒体这个领域,可以考虑在工作之余,尝试借用企业的资源,孵化一下自己。一是了解游戏规则,游戏技巧,二是积累这个行业内的人脉资源,三是尝试做自己的IP。十几年前,我就是这个路径走出来的。
如果你失业了,才开始想做自媒体,不好意思,我直接告诉你结果:你已经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除非特别好运或者超级牛,否则你未来半年到一年可能都没有什么收益。我怀疑你会坚持不下去。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