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庭故城:中学课本中不可错过的历史遗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庭故城:中学课本中不可错过的历史遗址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j.chinanews.com.cn/dizhou/2024-08-26/detail-ihefqtew4673318.shtml

北庭故城,这座位于新疆天山以北的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从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中,到中学历史课本中的记载,北庭故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翻开中学课本,当指尖轻轻滑过地图,在那些蜿蜒的丝绸之路上探寻,最终定格在一个名字上——北庭。透过白色的纸张,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踏入那片既遥远又亲近,既神秘又亲切的北庭之地,一同聆听那些被尘封千年的历史故事。

在中学课本的广阔天地中,这座曾经雄峙于天山北麓六百年的故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庭这座位于新疆天山以北的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北庭故城遗址南枕天山、北望草原,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千米处,核心区域占地1.5平方千米。北庭故城是唐—元时期丝绸之路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也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

在语文课本中,北庭故城常常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便是对北庭故城东门外冬日景象的生动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以浪漫的笔触,将北庭故城冬日里银装素裹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北庭故城自然风光的壮美,更能体会到唐代边塞诗人的壮志豪情。

北庭故城曾是唐代庭州和北庭都护府的所在地,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现已明确了北庭故城的整体格局,它有内外两重城,有城壕、城垣、敌台、马面和角楼,城内有衙署区、居住区、作坊区、屯兵区,在城址内外有若干重要建筑和寺院遗址,如今外城的东城墙还保留有高耸的土台。2014年,北庭故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万里丝路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在历史课本中,北庭故城则更多地被赋予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意义。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中,有一张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从分布图中可知,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在分布图上注明:北庭都护府(702年置)。意为702年,随着突骑施、吐蕃、东突厥威胁的加剧,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将庭州升格为北庭都护府,置烛龙军,与安西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疆而治。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进一步加强。

在高中历史课本《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讲至“隋唐至两宋的民族关系中”篇章时写到:“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朝这著名的六大都护府,不仅显示了唐朝时期的强大和疆域的辽阔,加强了对边疆广大区域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更加强了中原王朝与周边各部落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可见,北庭不仅守护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更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乃至中亚、西亚的文化交流。在这里,汉唐文明与突厥、回鹘、粟特等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北庭文化。

傍晚,走在故城北庭的观景栈道上,一洼池水在茂密翠绿的杂草中央静谧地看着星空,远处黄土和城墙相顾无言,仿佛白天的故城依旧是商贾云集,驼铃声声,来自四面八方的商队带来了奇珍异宝、香料药材、丝绸瓷器,也带来了不同的信仰与习俗。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共同绘制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长卷。

如今,北庭故城遗址已成为八方游客探访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景点。遗址内保存有城墙、宫殿、寺庙、民居等多种建筑遗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高大厚重的城墙和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皇家建筑的辉煌与气派,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在实地探访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博物馆用数字化的形式触摸千年前的风与土,繁华与沧桑;穿越斑斓的笔画和线条,倾听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的声音;欣赏到课本中北庭故城周边的边塞风光,感受“天地阔,且徜徉”的广阔人生。

本文原文来自中新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