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需要公证吗?赠与合同的形式与撤销条件详解
赠与合同需要公证吗?赠与合同的形式与撤销条件详解
赠与合同需要公证吗
赠与合同并非必须进行公证。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从合同效力角度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双方达成合意,合同即成立生效,公证并非其生效的必备要件。也就是说,即便未经公证,只要赠与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从实践意义角度而言,公证赠与合同有一定益处。其一,公证可以增强赠与合同的公信力和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合同更易被法院采信。其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受赠人的权益。
综上,是否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可由赠与人与受赠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若希望进一步强化合同效力、保障自身权益或避免后续纠纷,可选择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赠与合同可以采用哪些形式
赠与合同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口头形式。即赠与人与受赠人通过口头对话的方式达成赠与的合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一方当场表示将某件物品赠送给另一方,另一方表示接受,这种简单的口头约定就构成了口头形式的赠与合同。但口头形式的赠与合同在发生纠纷时,可能因难以举证而存在一定风险。
二是书面形式。这是较为正式和规范的形式,通常以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呈现。比如,为了明确赠与的具体事项,双方签订一份详细的赠与协议书,对赠与的财产、交付方式、时间等内容作出明确约定。
三是公证形式。赠与合同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公证后的赠与合同在证据效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可随意撤销。
四是特殊书面形式,例如登记形式,对于一些特定财产的赠与,如房产、车辆等,依法需要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登记完成后赠与合同才生效。
赠与合同可以撤销吗
赠与合同在一定情形下是可以撤销的,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任意撤销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这一规定。
二是法定撤销权。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三是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