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黑神话:悟空》到《湮灭之潮》:国产单机游戏的破局与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黑神话:悟空》到《湮灭之潮》:国产单机游戏的破局与新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z69hE

国产单机游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黑神话:悟空》到《湮灭之潮》,这两款游戏不仅在技术和艺术层面实现了突破,更在文化输出和商业模式上探索出新路径。它们的成功,标志着国产游戏从"仰视"到"平视"的蜕变,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游戏创作时代的到来。

《湮灭之潮》的突破:腾讯入局与全球视野

  1. 颠覆性定位:西方叙事中的中国表达

《湮灭之潮》的实机演示发布后,其11分钟的战斗与探索内容迅速引发热议。这款由成都蛇夫座-日蚀边缘工作室研发、腾讯天游持股95%的动作冒险游戏,选择以亚瑟王传说为基底,将舞台设定在异世界入侵的末世伦敦。

与《黑神话:悟空》聚焦东方神话不同,《湮灭之潮》的"骑士幻想"题材直指西方市场,开发者明确表示其目标受众是欧美玩家。这种"以全球文化反哺本土创作"的策略,展现了国产游戏在文化输出上的新路径:不局限于传统符号的搬运,而是用中国团队的视角重构西方经典。

从实机演示来看,游戏的核心战斗系统"骑士协同"颇具亮点。玩家可操控十余名圆桌骑士,每位角色拥有独特的技能定位(如冲击、防御、连击),并通过策略性搭配形成战斗Build。这种设计既保留了《鬼泣》式的高速动作爽感,又融入了《旺达与巨像》的巨像攀爬探索元素。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中高达数十米的"巨像骑士"不仅是视觉奇观,更被赋予可探索的内部宫殿与叙事功能,这种将玩法与世界观深度绑定的设计,显示出团队对"沉浸感"的追求。

  1. 技术力突破:虚幻5引擎下的工业化尝试

从已公布的画面看,《湮灭之潮》的建模精度与光影表现已达到准3A水准。灰雾笼罩的伦敦废墟中,异化建筑的结构细节(如不列颠尼亚博物馆的扭曲穹顶),以及角色动作的物理反馈(如女主角格雯德琳的披风飘动),均体现出对UE5引擎特性的深度挖掘。更值得关注的是,开发团队在采访中透露将提供"外观定制系统",包括服装、发色甚至妆容选项,这种在单机游戏中强化角色个性化设计的思路,显然借鉴了网游的用户运营经验。

腾讯的资本加持为项目提供了工业化保障。成都蛇夫座核心成员来自《Project DT》团队,拥有丰富的3A开发经验;而腾讯在海外发行渠道、本地化支持等方面的资源,可能成为其冲击欧美市场的关键助力。不过,买断制模式下的盈利压力,以及西方玩家对"中国团队诠释亚瑟王"的接受度,仍是潜在风险点。

《黑神话:悟空》的启示:文化自信与技术突围

  1. 从"文化猎奇"到"价值共鸣"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绝非偶然。自2020年首支预告引爆全球后,其通过持续的高质量实机演示,逐步消解了外界对"国产3A"的质疑。游戏科学团队对《西游记》的解构——将取经解读为"一场被操纵的阴谋",并赋予妖怪人性化塑造——打破了传统文化符号的刻板呈现。这种"以现代叙事重构经典"的手法,与《湮灭之潮》的"西方题材中国化"形成互补,共同证明国产游戏的文化自信已从"符号堆砌"迈向"价值观输出"。

技术层面,《黑神话》的动捕精度、Boss战设计(如赤尻马猴的水墨分身),以及基于物理的毛发渲染,均达到国际一线水准。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单机买断制在中国市场的可行性"——首发当日Steam在线峰值破百万,证明核心玩家群体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付费。这为《湮灭之潮》等后来者扫清了商业模式的疑虑。

  1. 工业化体系的初步成型

《黑神话》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管线经验(如扫描中国古建筑建立素材库),以及游科在杭州建立的动捕基地,标志着国产单机开始形成标准化生产流程。这种工业化能力的外溢效应正在显现:叠纸、网易等大厂纷纷加码单机赛道,而中小团队也能通过UE5等成熟引擎缩短技术差距。《湮灭之潮》选择UE5开发,正是受益于这种技术民主化趋势。

双轨并行:国产游戏的全球化进击

  1. 题材选择的"东西互鉴"

《湮灭之潮》与《黑神话》代表了两种文化输出范式:前者以西方传说为外壳,注入中国团队的叙事逻辑(如末世救赎中的家庭羁绊);后者则以东方神话为内核,用全球通行的视听语言重构。这种"双轨战略"恰好覆盖了不同受众的需求——《黑神话》满足海外玩家对"神秘东方"的想象,《湮灭之潮》则降低文化隔阂,以熟悉题材建立情感共鸣。值得注意的是,两者都摒弃了"武侠修仙"的舒适区,转而挑战更高难度的题材创新。这种冒险精神背后,是玩家审美提升倒逼的内容升级:Steam中国用户超4000万,经历过《只狼》《艾尔登法环》洗礼的核心群体,已无法接受粗制滥造的"情怀作品"。

  1. 商业模式的多元探索

买断制的回归是近年最显著的趋势。《湮灭之潮》《黑神话》《燕云十六声》均采用一次性付费,这与早期国产单机依赖DLC、内购的路径截然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Steam等平台降低了发行门槛,另一方面是玩家对"公平体验"的需求上升——据Niko Partners调查,中国玩家对"付费影响平衡"的容忍度仅为23%。但差异化依然存在:《黑神话》主打纯单机体验,而《湮灭之潮》预留了外观定制等长线运营接口12,这或许是为后续DLC或联机内容铺路。腾讯的介入,可能推动"单机+服务型元素"的混合模式,在保证艺术完整性的同时探索可持续盈利。

挑战与展望:从爆款到生态

  1. 人才储备与项目管理

《湮灭之潮》开发团队约100人,虽不及国际3A大厂的规模,但已远超传统国产单机团队。然而,资深人才的匮乏仍是瓶颈——许多成员来自手游或端游项目,缺乏单机开发经验。如何建立适应长周期、高成本项目的管理流程(如敏捷开发与QA测试),将是下一个攻坚点。

  1. 玩家生态的培育

国产单机的崛起离不开社区支持。《黑神话》的"820试玩会"通过主播造势激发玩家热情,《湮灭之潮》则凭借B站340万播放量的预告片快速破圈。但相较于日本"Fami通评分体系"或欧美"TGA年度评选",国内仍缺乏权威评价机制,导致市场易被营销裹挟。建立健康的鉴赏文化,需要媒体、开发者与玩家的共同推动。

  1. 政策与资本的双刃剑

版号审批提速(2024年过审款)为行业注入活力,但内容监管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腾讯、网易等大厂的入场虽带来资源,也可能挤压独立团队生存空间。如何在资本助力与创意自由间找到平衡,将是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

结语:新纪元的序章

从《黑神话:悟空》到《湮灭之潮》,国产单机游戏正在完成从"仰视"到"平视"的蜕变。前者证明了中国团队驾驭宏大叙事的能力,后者则展现了全球化视野下的题材创新。两者的成功绝非终点,而是一个更开放、多元的创作时代的开端——当"中国故事"不再被地域或形式束缚,当技术力与艺术表达真正并驾齐驱,国产游戏终将在世界舞台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