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书推荐:《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书推荐:《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0272289_121119368

《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一书从技术史的独特视角,深入解析了上海近代建筑的演变历程。通过详实的历史文献和实例佐证,作者宿新宝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上海建筑发展的技术演变图景,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些在建筑史上默默无闻的匠人和实业家。

《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
宿新宝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光明城

上海历史建筑的全貌宛如一幅巨大的拼图,尚在被不断认识的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在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离拼图的完成还有着漫长的道路要走,还留有许多空白有待发掘,但这幅拼图的轮廓已经越来越清晰,这部《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也是这幅巨大拼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时龄

一个多世纪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上海滩上无数老房子被推倒,新大楼盖了起来,这座伟大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变化之中,我们应当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保留记忆、传承发展。这本《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值得大家仔细一读。
—— 近代史学者 姜鸣

上海是近代快速崛起的大都市,其传奇性不言而喻,现存的大量近代历史建筑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提起“十里洋场”,近代上海中西文化交汇并流的繁华与暗涌如在眼前。

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层层文化标签之下,《西风东渐中的上海营造》选择了一个更为平实、理性的视角——建筑技术史,来解读近代上海的城市建筑风貌。本书作者宿新宝认为,近代建筑形式演变的底层逻辑正是营造技术和材料由舶来向本土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技术史是一条不可或缺的研究脉络。

他从宏观的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导则,到中观的建筑结构与砖瓦石材,再到如地砖、壁炉、玻璃等室内外营造细节,对上海近代建筑营造进行抽丝剥茧般的讲解。

全书文字平实流畅、可读性高,将对近代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背景的考证编织于对建筑知识的介绍中,并配有作者在长期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程中积累的大量历史图纸、照片、建筑杂志资料作为佐证。

读过这本书,你将能想象一座繁复宏伟的教堂,或一座精巧的花园洋房从铺设地基开始,直到盖瓦封顶的模样。

再路过衡复街区或外滩的老房子,你所联想到的也不再只有当年生活在这里的风云人物、摩登男女,还有那些将西方建造技术与本土技艺、材料创新融合的建筑师、建造业工人以及民族实业家——他们中多数人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却是上海近代建筑盛景不可或缺的缔造者。

本书以概述性的《阅读时间的能力:技术史的视角》一文开篇,论述了一种基于建筑技术史的近代建筑简易断代法;随后通过历史文献挖掘和实例佐证,按照建筑部门与材料的分类方式,从砖、石材、瓦、窗、楼板、玻璃、卫生洁具、取暖设备、花砖地板等角度,阐释上海近代建筑在近代化转型中的技术演变和典型特征;最后回到宏观视角,介绍近代上海城市规划中的街道风貌控制技术,以及当时建筑行业的诸多生态。

作者简介: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现任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中心主任。

其保护修缮设计代表作包括上海科学会堂、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东亚银行大楼、卜内门洋碱公司大楼、上海市文联大楼、虹桥老宅、龙华塔、雷士德工学院、雷士德医学院、爱神花园等保护利用工程,上生·新所、世界会客厅、怡和纱厂旧址等片区城市更新,以及玉佛禅寺修缮改扩建、复兴INS新乐园改造等工程;参与编著《虹桥源1号:THE LIMIT》《海上华章:近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