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
在沁源县王和镇南坪村,有一条名为龙凤河的河流,它不仅是村民们的水源地,更是作者杨步辉童年时的乐园。从春到冬,这条小河以不同的姿态展现着它的美丽与神秘,承载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思念。
作家新干线
家乡的小河
我的老家在沁源县王和镇南坪村,位于沁源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三面临河,与大栅村隔河相望,这条河就是龙凤河。龙凤河是汾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沁源县王和镇岩进石村,由沁源县境内的红崖沟、才子沟、后沟、铁水沟至古寨汇合,经大栅流入龙凤峡谷,进入介休市龙凤村南出山北流,在汾相村西汇入汾河,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
故乡的小河是我童年时的乐园,也是我们村的水源地。那时村里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吃水要到村边的小河里去挑。农村人每天在土里刨食,上午、下午没有时间挑水,只能利用早晨的功夫挑。因此,多少年来,清晨到河边挑水便成了全村男性约定俗成的一件事。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挑着水桶陆陆续续来到河边打水。从村里到河边有一段陡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行。太阳出来了,照得小河一片金光。挑水的男人们排成队走在陡直崎岖的村边小路上,桶里的水随着步子一晃一晃,象挑了满桶的银,长长的挑水队伍成了这个小山村不变的晨曲。
记忆中的小河是美丽、迷人、多情的,一年四季各有韵味。
春天的小河如一位美丽的姑娘,空灵、秀美、温柔。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小河里捉小鱼小、蝌蚪、小虾。河水不深,凉凉的,刚漫过小腿,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我们在小河里尽情的玩耍,常常忘记了回家。玩的累了,就躺在刚长出来的青草地上,摔跤、打滚、追逐…童年的日子象春水般欢快的流淌,象小河边的青草一个劲的疯长。
夏天的小河是一个喜怒无常的汉子。这时的小河水量充沛,更是我们小孩子留恋忘返的地方。村里的女人们也喜欢在小河里洗衣服,洗干净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床单晒满了小河边的草地上,远远望去,象给绿色的地毯镶上了一条五彩的花边,煞是好看。不过,这条河也有它的另一副面孔。每年七、八月份是家乡的雨季,小河也因河水上涨而渐渐变得躁动不安,。暴雨过后,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浊浪打旋,惊涛拍岸,令人毛骨悚然。每到这时,我和小伙伴们总喜欢结伴去看“发河”。站在河边,看着浊浪翻滚的水面上快速漂下来的树枝、断木、柴草、庄稼,甚至还有衣服、家俱、农具、牛羊…这时,大人们总是紧紧拽着我们的手,一个劲的往后退,我们却感到无比的刺激和好玩。洪水轰鸣着,咆哮着,一路奔腾呼啸而过,河两岸的庄稼、土地也被冲去了不少。这时的小河已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仿佛变成了一条狂怒的巨龙…
听老辈人讲,南坪村和大栅村很久以前是一个大村,以杨姓人居多。就因为有一年发大水,把中间部分冲没了才变成两个村。也是因为洪水,这条河每年都会有淹死人的事发生。印象最深的是某年夏季,大栅村的一对年轻兄妹牵着马到河对岸的田地里锄庄稼(以前分给大栅村的责任田),忽然暴雨突至,河水猛涨,两兄妹赶紧拉上马准备回大栅家中。南坪村一起干活的人们纷纷劝说:河水大了不敢过河,等水小了再走吧。可兄妹俩回家心切不听劝阻,执意过河。哥哥牵着马,妹妹坐着马,想赶在发大水前过去。可洪水眨眼间冲来,一股浪头把兄妹二人连同马匹一起冲走了。过了几天,洪水退去,村人们才在下游十多里的河边找到了兄妹俩的尸体。
秋天的小河是一位成熟的少妇,热烈、奔放而又充满风韵。这时的暴雨少了,秋雨让小河多了一丝缠绵和情致。河两岸的庄稼熟了,沉甸甸的谷穗、黄澄澄的玉米,一片丰收的景象。快到中秋节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辛勤的农民们在忙着收获最后一筐土豆,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小河、田地、月光,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想古代与当代人的勤劳是一脉相承的,不管是洗衣还是收秋,都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美。好一幅醉人的秋景图!
冬天的小河是一位严厉的老人。树叶落尽,雪花飘飘,河面封冻,寒冷刺骨。河滩的风强劲而猛烈,有时寒风卷着飞雪,让人不辨东西。但严寒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晴好天气,小伙伴们总会相约到河面去滑冰,每个人带着自制的冰车和钢筋做的錾子,在冰面上来回滑动、穿梭,滑冰声、欢笑声、打闹声,沸腾了寂静的河滩。
现在,我离开老家已经20多年了,却始终忘不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忘不了村里的那条小河。因为人为和环境等原因,那条曾经奔流不息,灌溉了河两岸无数田地的小河已经断流了,只有夏天下暴雨时才能见到滔滔洪水。伫立在这空旷的干河滩上,我心情很沉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儿时在小河边嬉水的快乐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气候、环境变化,小河的断流已成为必然。这样的变化,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应该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谋发展。努力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哦,故乡,我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和那今生再难看到的清澈的小河…
THE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
杨步辉,山西省沁源县人,自由撰稿人。曾服役于西藏边防某部,喜欢读书、写作、收藏,有诗作、散文、影评等发表,并多次获奖,喜欢随性、真诚的文字和作品。现供职于沁源县通洲集团。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 查看原图 6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