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并非幸福关键:人生意义与就业才是主导因素
婚姻并非幸福关键:人生意义与就业才是主导因素
幸福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但究竟什么因素能真正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最近一项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研究,通过对166个国家超过170万人的调查,揭示了全球幸福感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生意义和就业状况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而婚姻的影响相对较小。
研究背景与方法
这项研究由Andrew T. Jebb、Mike Morrison等人于2020年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题为"Subjective Well-Being Around the World: Trends and Predictors Across the Life Span"。研究团队基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对来自166个国家的超过170万名年龄在15至99岁之间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全球主观幸福感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婚姻、就业、亲社会行为和人生意义等四个主要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为了评估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研究采用了心理学家Hadley Cantril在1965年提出的自我定位阶梯量表。该量表将人的生活状况比喻为一个阶梯,从底部的0级(最糟糕的生活)到顶部的10级(最理想的生活)。
主要发现
地域差异:盎格鲁地区幸福感最强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盎格鲁文化(如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日耳曼欧洲和北欧地区的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平均得分超过6.25分。相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居民幸福感最低,平均得分低于5分。
年龄与幸福感的关系:盎格鲁地区越老越幸福
研究还发现,全球范围内,主观幸福感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在盎格鲁文化国家中,这一趋势却截然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增加。此外,非儒家文化的东亚地区居民的幸福感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小。
影响因素:人生意义最重要
研究发现,人生意义是影响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远高于婚姻、就业和社会参与。具体而言:
- 婚姻:已婚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未婚个体,但影响程度较小(<0.5)。
- 就业:就业状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40至60岁年龄段。无业会显著增加消极情感(1-1.99),降低积极情感(-1至-1.99)。
-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在65岁之后才开始显著(0.5-0.99)。社会参与还能够带来更高的积极情感(1-1.99)。
- 人生意义:拥有明确人生意义的人在全年龄段都能获得额外的主观幸福感(0.5-0.99)。更重要的是,人生意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在20至80岁之间,拥有明确人生意义的人能获得显著的积极情感增加(1-1.99),同时显著减少消极情感(1-1.99)。
结论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全球幸福感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发现,人生意义和就业状况是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而婚姻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发现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来源
Jebb, A. T., Morrison, M., Tay, L., & Diener, E. (2020). Subjective Well-Being Around the World: Trends and Predictors Across the Life Span.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989882. doi:10.1177/095679761989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