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循证医学课程显著提升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
研究证实:循证医学课程显著提升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学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发现开展循证医学课程对培养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有显著效果。
研究背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学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抓住新医科建设的重点,强化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医护人员必备的核心能力,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实施科学的临床决策,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此,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医学教育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循证医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因此,利用循证医学教学加强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成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国内各医科院校循证医学课程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成效尚不明确,仍缺乏循证医学教学对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课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23年9月至12月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医学研究生。研究采用前后对照设计,通过自行设计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表,在循证医学课程开设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表涵盖批判性思维能力、循证性思维能力和系统性思维能力3个维度共65个条目。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83名医学研究生。开展循证医学课程后,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总分由课前的70.14(65.07,76.06)分提升至71.27(64.51,79.72)分(P<0.001)。各维度中,除系统性思维能力外(P=0.448),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循证性思维能力课后得分均显著高于课前得分(P <0.001)。
研究还发现,性别、是否了解循证医学、每周循证医学实践时长和循证医学课程满意度是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了解循证医学、每周循证医学实践时长≥4 h和循证医学课程满意度越高的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越高。
讨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循证医学课程,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和循证性思维能力维度相较开课前得到显著提升,且总体处于较好水平。这与宋清洁、郜文秀等[7-8]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循证医学的核心为应用最佳研究证据达成临床实践、个人经验与患者意愿和价值三者的统一,通过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医学研究生实现最新医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增强临床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发现医学研究生系统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且循证医学课程后未产生显著改善。这可能因为医学研究生仍处于院校教育阶段,缺少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巩固,思维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尚难以运用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面对复杂交错的临床情境。因此,各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研究生教育时应注重结合循证医学课堂教学,切实提升医学研究生群体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基于不断积累和实践形成的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间存在个性差异,女性相对男性而言更具责任感、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从而通过更多的努力实现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至于科研项目经历和医学专业文献阅读频次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医研能力和医学知识积累的差异。科研经历本身即是探索的过程,医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加强对科研工具的掌握以及归纳整理和系统化能力,从而实现科研和临床的相辅相成,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医学专业文献阅读的增加则有利于促使医学生掌握前沿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学理念,通过医学知识积累实现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是否了解循证医学、每周循证医学实践时长和循证医学课程满意度对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起正向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了解循证医学和增加循证实践有助于强化循证意识,促进医学生运用循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临床实践和证据应用经验,实现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从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课程满意度越高的医学研究生拥有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力,这可能是因为满意度高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质量等方面相对较好,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实现知识内化。提示医学教育者未来应通过关注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性别差异,加强对循证医学的介绍推广,提倡增加每周阅读医学专业文献频次和循证医学实践时长,以及提高循证医学课程满意度等方式有效培养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依托循证医学选修课堂开展现场调查及随访,样本量有限,研究对象代表性可能存在不足。其次,由于目前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估方式尚缺乏共识,本研究基于既往相关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部分研究发现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聚焦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群体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基于循证医学课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彰显成效,性别、是否了解循证医学、每周循证医学实践时长和循证医学课程满意度是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未来各医学院校应注重利用循证医学教学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影响因素,针对性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