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与湿咳的区别及用药指南
干咳与湿咳的区别及用药指南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一种反射性的防御动作。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痰液产生。干咳多是由于环境、季节、饮食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咽喉组织应急反应,而湿咳则通常由呼吸系统感染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和用药方案。
在临床上,咳嗽主要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种类型。干性咳嗽指无痰或痰量极少的咳嗽,常见于急慢性的咽喉炎以及喉癌和急性支气管炎的初期。湿性咳嗽指咳嗽带有咳痰,一般由呼吸系统感染引起,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及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的患者。
对于干咳的治疗,关键是找出导致干咳的病因。引起干咳的原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干咳患者的“日常护理”主要包括: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日常可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避免接触粉尘、烟雾、刺激气体等,避免使用诱发干咳的药物。
湿咳的治疗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中青年人来说,有痰咳不出一般影响不大,主要是痰太粘稠粘在了气管或嗓子的位置,只需要多喝水以增加体液,大概率可以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但对于咳痰能力较差或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容易有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差,自主咳痰能力较低,如果不及时清理痰液,就容易出现痰堵窒息的情况。这时候不仅需要家人随时注意观察,更重要的是及时使用药物帮助排痰。
以下是四种常用的化痰药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氨溴索:盐酸氨溴索片为粘痰溶解剂,可裂解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索,抑制粘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唾液酸含量减少,降低痰粘度;同时可刺激肺泡和支气管、支气管粘膜腺体的粘液细胞分粘滞性较低的小分子——粘蛋白,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此药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同时适用于哮喘等病,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适。一般人群可用,2岁以下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肾功能不全者及肝脏疾病者慎用。
溴己新:溴己新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黏液产生细胞,抑制痰液中酸性黏多糖蛋白的合成,并可使痰中的黏蛋白纤维断裂,因此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的流变学特征恢复正常,黏痰减少,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此药常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痰液粘稠,或肺气肿的咳痰困难等情况。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不适,因此肠胃溃疡患者、过敏体质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一般人群可用,儿童、青少年以及孕妇需咨询医生后使用,哺乳期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乙酰半胱氨酸:本药分子中含有的巯基,使痰液中糖蛋白的多糖中的二硫键发生断裂,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性,使痰液易于咳出,同时具有抗炎抗损伤作用。常用于治疗粘稠粘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粘稠物阻塞症等。本品有泡腾片、颗粒、胶囊等,泡腾片含有阿司帕坦,苯丙酮尿症患者禁用,已知过敏者、哮喘患者、2岁以下儿童禁用。
愈创甘油醚:口服该药后会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并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可能会引发恶心、头晕和过敏等反应,本部有刺激和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故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肠炎和肾炎患者,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前3个月者禁用,抑郁症、消化道溃疡、痰量过多、哮喘患者以及哺乳期患者需咨询医生使用。
此外,湿咳的缓解方法还包括一些中药调理,如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或用橘皮30克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饮用,可以防治咳嗽。
药师提醒:化痰药和止咳药不建议联合使用,止咳药可能会抑制人体咳嗽反射,反而不利于痰液的排出。
本文内容参考自普陀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