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正言若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0/06/70036113_1146417855.shtml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第七十八章以"正言若反"为主题,通过水的柔弱与坚强的对比,阐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并结合历史故事,展现了这一哲学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gòu)垢,是谓社(jì)稷主;受国不祥,是(wèi)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注释】
(1)天下:指天下的事物。
(2)攻:攻击、进攻。
(3)以:用。
(4)易:交换、代替。
(5)知:认知,知道,了解。
(6)行:实践,即知行合一。
(7)垢:屈辱,诟病。
(8)社稷:指国家。社本指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故社稷后来变成了国家的代称。
(9)不祥:不吉利,指灾难。祥,吉利的。

【译文】
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水,因为它无以替代。弱小能战胜强大,柔和能战胜刚强,这是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的道理,但却没有人能够按这个道理去实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能承担国家的屈辱,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祸,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天下的君王。”这话听起来好像正话反说。

【解读】
本章指出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论述了统治者要“以民为本,为国担当”;既能够柔弱为民,又敢于“受国之垢”、“受国不祥”,那么他就能胜任国家的主宰。
本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天下之至弱者,莫过于水。体水之性柔,修道乃得。天下之至坚刚者,土也。万物不能强土,惟水能之。水之柔,能克刚,故譬水也。水者,人之性,万情万欲,千心千意,性能治之。性若水,心地清静。性若水,形骸随之。水能长养万物,性能收伏身心。水能滋土,性能固道。无水土烈,无性道分。道者,心也,性不存。心外驰,故分也。心分,道安在哉?用心者非道,离心者亦非道。故譬言天下柔弱莫若水,性非气质之性。清静天命,本来之性,故坚强莫如水。谁能行此水者,谁能胜此水者,谓之莫能行,莫能胜。
人若存性孰能行之,孰能胜之,故柔弱胜刚。圣人云:“柔弱者,社稷之主,天下之玉。”社稷,我之身也;天下,我之形也。性柔弱,心能和之。心和气固,气固道存。道存真心现,方知玄里微妙。如水之川流不息,无风浪,静之谓也。天下水之柔弱,如性之中和。水之川流,如性之气运。水之恬淡,如性定而气固。水之渊源,如性之默默。水静鱼潜,性定命伏。何水无鱼?何性离命?水聚鱼藏,性存命固,如此类推,性命之理毕矣。故柔弱莫若水,修命莫如性。命乃人之根,性乃命之苗。土乃万物之父,水乃万物之母。无父不生,无母不养。命乃人之父,性乃人之母。无父不固,无母不成。水不能离土,性不能离命。水土滋生万物,性命炼成汞铅。人若体此,道立成矣。

【故事天地】

正言若反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准备往东攻打赵王歇。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此时,赵国掌握兵权的是当时的名士成安君陈余,为了对抗汉军,陈余集中了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给韩信迎面一击。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
赵军广武君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主帅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三万,从间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但陈余立刻拒绝了,他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
韩信手下的将军们对赵军庞大的人数和战力都十分担心,但韩信却成竹在胸。他探知陈余拒绝李左车固守井陉口的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潜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其余汉军马上向井陉口进发,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不知兵法。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前进。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陈余下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背后是大河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疲乏的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惊惶的赵军溃散而逃,陈余战死,赵王歇被俘。
战后,韩信向被俘的李左车请教攻燕、伐齐之事。李左车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如今已成了阶下囚了。”于是李左车进献了“先声夺人”的计策,韩信采纳后轻易地平定了燕地。陈余不听良言而身死,韩信听取正确意见而创立了功勋。人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绝不能自大自傲,不听劝告,否则只会招致败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