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双城共鸣 | 武汉: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打造科创成果转化新路径
科技创新 双城共鸣 | 武汉: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打造科创成果转化新路径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武汉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展现武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展和经验,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
科技创新,双城共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武汉和西安,这两大科技名城,坐拥丰厚的科研资源与无限的创新潜能,正积蓄力量,创新向前。紧扣“高质量发展看武汉”的主题,陕西网白鹿科技精心策划推出系列稿件,计划从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科技智慧照亮基层治理之路等维度,深度挖掘并展现武汉、西安两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非凡成就与广阔前景。
科技成果转化是基础研究成果从科研院校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科学向技术转化的升维活动,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武汉有自己的答题思路。
以科技实力凝聚新动力加速创新成果快速落地
长期以来,武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富集优势,以“武汉所能”服务“国家所需”,聚力加快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精密重力测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同时,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武汉已经发展成为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土。
如今,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等一大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在武汉竞相涌现,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科技产业集群在武汉蓬勃发展。
在“2024全球科技集群Top100”排名中,武汉更是靠着自身的硬实力,武汉位居全球第13位、全国第5位;在《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中,武汉首次跻身全球前九。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胡冬冬 摄) 图源人民日报
以创新生态聚合新优势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为第五个获批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锚点,致力于以科技创新发展为引领,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发掘经济发展的新跑道。近年来,武汉持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
政策保障方面,先后印发《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文件,从创新主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成果转化、布局重大平台、构建良好生态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平台搭建方面,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最大限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启动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工作,为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全力打造武创院,链接全球一流创新资源为武汉的创新发展所用。
人才引育方面,通过组建武汉人才集团等举措,探索实施高端人力资源供给、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新战略,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各项工作,让各类人才在武汉“创”有空间、“干”有舞台、“成”有机会。
在良好的创新生态带来的聚合优势下,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正推动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不断为区域创新生态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风口之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武汉,作为承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使命的先锋,更需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武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