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钵与身心共振 净化心灵
颂钵与身心共振 净化心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富足。颂钵作为一种古老的身心放松工具,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通过独特的音波振动,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颂钵的历史渊源、使用方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颂钵师关卓琦和谈瑞婷坐在草地上,面前放着大小不一的颂钵。在开始进行演奏前,她们先闭上眼睛,专注呼吸,清空自己的思绪。她们把这一过程称之为「静心」。几分钟过后,二人各自拿起身旁的敲钵棒和磨钵棒,一人敲钵、一人磨钵进行合奏。每当颂钵被敲响,沉稳的音频便会穿透人心产生共振,余波荡漾的震音,能令人稳定思绪,闭上眼睛集中聆听,会有一种放下烦恼的感觉,配合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早在2,500年前,颂钵已于印度、西藏及尼泊尔地区出现,初时是僧人化缘、布施和放食物的工具,到了大概1,000年左右,人们才在无意间发现,颂钵发出的声音能成为音乐。」谈瑞婷介绍,其后,有西方国家的人发现,颂钵发出的震动频率及声音具有独特的治疗性,于是便将其从尼泊尔带到世界各地,用于冥想、禅修等灵性练习中。
关卓琦解释,根据声疗的理论,颂钵发出声波的能量振动传递到身体各部位,产生共振反应,透过其产生稳定且悠长的音波振动,产生调整与共鸣效果,故常被用作身心灵放松的工具,且仍不断演变,与其他放松纾压方式结合。
颂钵的使用方法
谈瑞婷介绍,常见的敲钵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颂钵放置在地上,轻轻用木槌敲击颂钵外侧边缘,产生共鸣声音;另一种是将颂钵放置在手掌中,一手托住颂钵,另一手轻轻地拿起木槌敲击颂钵外侧边缘。而磨钵则是让钵棒跟颂钵一样以直立方式,让钵棒皮层的部份靠着颂钵外围绕圈。另外,颂钵亦可以放置于人体不同的脉轮上敲击,直接与身体产生共振效果,称为「走钵」。
「自己在家里也可以敲钵,不用把它想成是一种很困难的事情。你不一定是颂钵师,或具有多少张证书,只要多练习,从聆听中感受,自然而然便能透过声音静心、清空思绪。」关卓琦把敲钵比喻成书写文字,现在即使不用上学,也可以自主学习书写。她笑言,可能写出来的字体并不工整,但也能看得出是甚么字,如果日后想如书法家般写出一手好字,到时再学习也不迟。「除了颂钵,还有其他能发出声音的工具,如水晶钵、铜锣等,声音只是一种媒介,选择自己喜欢或适合的工具就可以。」
颂钵的分类
金属颂钵
现代颂钵主要的成份是青铜或者更便宜的黄铜金属原料配比而制成,其中99%的原料都是从印度进口。纯手工钵含77-78%铜和22-23%锡,配比和工艺都沿袭古老的颂钵传统。由于金属原子相对松散,振动模式较为复杂,可激发出更多泛音,因此声音显得更丰富圆润。
颂钵常用的敲钵棒(白色)和磨钵棒
水晶颂钵
主要由石英混合天然水晶或人造水晶制成。声音较为单一清脆,音频高,层次也相对较少。
水晶材质的颂钵声音较清脆,具不同功效
尺寸
颂钵的尺寸大小不一,通常按照直径进行分类,常见的尺寸有6寸、7寸、8寸、9寸等,不同大小的音调和泛音会有所不同。
音调
常见的音调包括低音、中音和高音,有些颂钵可以发出多个音调,称为多音颂钵。此外,还有按照七大脉轮对应的音调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七脉颂钵。
人体七大脉轮
人体七大脉轮
古印度哲学认为脉轮存在于身体中,同时掌管身心运作,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对应;在心理方面则影响情感及精神。配合瑜伽理论,发展出各种自然疗法。
学员分享
都市人渐关注身心灵健康
从事私人助理和红酒仓存的黎健宣,因身体出现痛症及敏感,于是开始关注身心灵健康。在朋友的介绍下,对颂钵产生兴趣,空闲时还会带同母亲参与颂钵课程,一同感受颂钵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无法放松自己,导致睡眠质素变差,甚至失眠。接触颂钵后,我得到久违的平静,能调整好身体状态。颂钵已成为我纾缓疲劳和释放压力的方式,让我得到充裕的休息时间,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除了颂钵,他亦有接触音叉、禅修等身心灵内观课程,希望能够透过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像他一样的都市人。
寻找让自己最放松的声音
陆思亦
在学习颂钵前,陆思亦已有听颂钵音乐的习惯,「颂钵的声音能给我宁静舒适的感觉,在疫情期间,因有空闲便参加颂钵课程。原来在现场听和在网上听的感觉是如此不一样!要在现场才能感受到颂钵震动和泛音回荡的感觉,那种震撼感真的难以言喻。」
接触颂钵后,陆思亦感觉自己的失眠状况有所减少,急躁的性格也变得温和。她现在正朝颂钵师的方向发展,「每个人对颂钵的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会不喜欢某一种声音、喜欢某一种声音,从而令我觉得,人要通过不同的尝试,才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甚么,只要多去发现、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种声音,就能达至放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