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螺旋软体机器人:灵活抓取突破生物极限,开启智能未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螺旋软体机器人:灵活抓取突破生物极限,开启智能未来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46414753_121798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研究团队近日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一种新型螺旋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对数螺旋线结构设计,能够灵活抓取各种形态和尺寸的物体,在复杂操作任务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软体机器人领域,一项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的创新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由Nikolaos Freris特任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魏熹副研究员共同揭示的新型螺旋软体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设计突破生物极限,从而在复杂抓取和操作任务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软体机器人正在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前沿课题,其由于独特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备受瞩目。然而,尽管当前市场上已有多款软体机器人问世,但在灵巧性、运动速度和协作交互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它们依然无法与自然界的生物柔性肢体相比。

本次研究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生物柔性肢体。例如,象鼻的灵活卷曲、章鱼触手的敏捷捕捉能力、海马的优雅游动及变色龙尾巴的迅速变换。这些生物特性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无尽的探索灵感。通过对这些生物形态和运动的深入观察与数学抽象,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数螺旋线结构的新型螺旋软体机器人。

这款螺旋软体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模仿了自然界的生物特征,还在功能上表现出了超凡的能力。依靠对数螺旋线的设计,该机器人能够在多维度和多场景中高效执行复杂抓取和操作任务。其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在Cell Press旗下权威期刊Device上发表,论文题为“SpiRobs: Logarithmic Spiral-shaped Robots for Versatile Grasping Across Scales”。

在设计上的创新之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逆向设计方法实现螺旋机器人的功能。这一方法从确定机器人的极限卷曲形态出发,遵循对数螺旋线方程,通过离散技术展开形成机器人的直线形主体,从而使得机器人的设计和制备更加精准和高效。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了基于简单电流感知和控制的仿生抓取策略,成功克服了传统方法对高精度传感器和复杂建模、控制方法的依赖。这一突破为软体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人机交互、复杂抓取及低空经济产业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在展示的应用场景中,螺旋机器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形态和尺寸的物体,验证了其超越传统软体机器人的优越性能。该机器人在日常任务中展现出的高效性与精准度,为未来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的第一作者王展翅博士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更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Nikolaos Freris特任教授和魏熹副研究员的紧密合作,使得这项技术得以快速落地并实现 practical applications。

总之,螺旋软体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不仅展示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体机器人有望在医疗、制造、日常生活等领域逐渐普及,引领新一轮的科技浪潮。

在日益智能化的时代,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推动着工业及个人生活的革命。此项研究的成功有助于鼓励更多的科研团队聚焦于软体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携手共建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来会出现更加灵活、能适应多种环境的智能机械,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提供解决方案和便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