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树普洱生茶冲泡技巧及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树普洱生茶冲泡技巧及方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353132151_712541

古树普洱生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内涵深受茶友喜爱,但如何才能冲泡出一杯好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古树普洱生茶的冲泡技巧,从基础流程到具体操作,让您轻松掌握冲泡要领。


基础冲泡流程

  1. 准备工作:物三备(备水 备茶 备器);人三调(调身 调心 调吸)
  2. 温杯洁具
  3. 赏茶
  4. 投茶
  5. 醒茶
  6. 闻香:润茶香 公杯香
  7. 斟茶
  8. 奉茶
  9. 品茗
  10. 重复冲泡至18道或更多
  11. 观赏叶底
  12. 闻冷杯香
  13. 收具

泡茶三要素

1. 投茶量

约 1:16 茶水比例

  • 超量投茶苦重香沉
  • 少量投茶气弱香无根

小贴士:

  • 散料可适当多投茶(叶片完整,未经蒸压,内含物质浸出慢)
  • 老茶可适当少投茶(水浸出物相比新茶要更多,且浸出稳定)
  • 不同地区,水温不同,茶叶水浸出物速度不一,投茶量应做调整,也可根据个人口感喜好增减投茶量。

2. 水温

古树茶生长周期长,叶表皮细胞厚,韧性强,内含物质丰富,冲泡水温均用沸水。

  • 沸水冲泡能将古树茶丰富的内含物质最大化析出。

3. 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直接影响到茶汤的浓度和活性。浸泡时间根据茶叶的整碎程度,新老程度来决定。

  • 正常条索古树茶的冲泡是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
  • 润茶2道 —— 头道慢,二道快
  • 润茶是决定一款茶冲泡的关键,头道润茶时应让茶叶充分吸收水分,以便叶片舒展,把茶叶唤醒。第二道润茶快醒。
  • 3道至10道 —— 快
  • 此时古树茶的内含物质浸出最为丰富,正常投茶情况下无需延长浸泡时间,注水完毕即可出汤。
  • 10道以后 —— 逐渐慢
  • 此时茶叶内含物质已被大部分析出,剩余内含物质浸出较缓慢,冲泡时可每道递增延长浸泡时间。

忌:闷泡

小贴士
浸泡时间:从注水开始至出汤结束的时间

古树普洱生茶冲泡技巧

技巧一:掌握正确的注水方式

定点注水:九点位置出水口注水(避免细碎的茶叶聚集在出水口而影响出汤)
环圈注水:注水时从出水口顺时针旋满一周,收水时回归出水点。

  • 水线细时慢旋
  • 水线粗时快旋

注水方式关系到茶叶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叶接触水的均匀程度,不论是哪一种方式的注水都要保证匀速注水。

注水的五个量变:

  • 注水的快慢(影响水温及浸泡时间)
  • 水流的急缓(影响茶汤协调)
  • 水线的走势(影响茶汤活性)
  • 水线的高低(影响水温及香气)
  • 水线的粗细(影响水温及浸泡时间)

注水要领:

  • 注水时从盖碗或壶边缘注水,避免将沸水直接冲到茶叶上。
  • 注水时水流不断,水线不急不乱,让茶叶得到充分浸泡。

泡茶原则:泡茶不是冲茶

  • 茶尽量用泡,不要用冲。泡的概念是指水柱经过盖碗内壁或杯壁慢慢进入盖碗中,通过水流与茶叶的接触,产生匀速、协调的浸泡。冲的概念是水直接冲打在茶叶上,使茶叶在水中不稳定,无规律的跌宕、翻滚。

技巧二:掌握正确的出汤方式

缓慢的出汤方式:可让茶汤融合度增加,茶汤更柔软
快速的出汤方式:茶汤层次感,活性更强

出汤要领:

  • 出汤要一气呵成,不能断断续续,保证出汤水线不散(水线散则茶汤不聚),出汤干净不残留(出汤不干净茶汤浓)。

忌:出汤猛烈,直接倒茶汤或砸茶汤,使汤感粗重。

技巧三:掌握每一道茶汤之间的间隔时间

间隔时间短:茶叶溶出物质少,茶汤不丰富;
间隔时间长:茶底和容器温度降低,导致香气降低,茶汤协调性下降。

要领:

  • 10道以前每道之间间隔时间约15-30秒,10道以后每道之间间隔可在30秒以上。
  • 冲泡古树生茶时,每一道茶汤之间的间隔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
  • 新茶、松散、细碎间隔时间稍短
  • 老茶、紧实、粗老间隔时间稍长
  • 也要根据现场喝茶速度调整间隔时间
  • 忌:两泡以上茶汤合并冲泡

技巧四:掌握透闷结合

新茶浸出快,冲泡时多透少闷
老茶浸出慢,冲泡时多闷少透

“透”指冲泡过程中,不加“盖”(如杯盖、壶盖等),使茶香、滋味自然而缓慢释放。
“闷”是冲泡过程中,加盖,通过保持相对温度,提高茶香,充分释放茶汤滋味。

透和闷是相对的,应根据不同茶叶、不一样的冲泡器皿,不同气温环境来作调整。

总结:泡茶是熟能生巧的过程,量的积累能迎来质的飞跃。茶是一片灵叶,冲泡茶汤时用心用情,做到茶人合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