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治疗前必看!这些检查帮你诊断干眼症程度&类型
干眼症治疗前必看!这些检查帮你诊断干眼症程度&类型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眼表疾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视觉健康与生活质量。从医学专业角度,干眼症可细分为:水液缺乏型、粘液蛋白缺乏型、脂质缺陷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混合型等。由于引起干眼的原因复杂多样,因此治疗干眼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干眼的检查和诊断必须进行综合全面的检查,以准确了解病情并作出准确的分型分级。同时,由于干眼与其他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准确鉴别干眼与其他眼部疾病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裂隙灯检查及照相
在干眼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裂隙灯显微镜是最重要的检查工具之一。作为一种光学诊断仪器,裂隙灯显微镜对于眼表疾病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其高分辨率的眼部图像,医生可以更详细地观察、记录、评估患者的眼表状态,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在干眼检查过程中,裂隙灯检查常常在其他辅助性干眼检查之前进行,在进行裂隙灯检查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角膜、结膜、眼睑、睑缘、泪河高度以及眼表细胞染色等情况。
2. 泪液分泌试验
测试在单位时间里泪液分泌量是否正常。简单的说,是用来检测泪水分泌的量够不够多。5分钟内泪液分泌超过10mm是正常的,少于5mm就属于泪液偏少,泪膜的水液层会不稳定,从而影响整个泪膜质量的稳定。
3. 泪膜破裂时间
是用来记录泪膜出现干燥斑的时间。每眨眼一次,就会有一层泪膜均匀平铺在眼睛表面,正常情况下,泪膜是完整的,如果保持不眨眼,泪膜就会破裂,角膜表面会出现干燥斑。正常泪膜在10-40秒内不会出现破裂,如果泪膜破裂时间≤10秒,就属于泪膜不稳定的异常,存在干眼症状。
4. 泪河高度
是评价泪液容积的指标。泪河会储存一定量的泪液,这项检查也就是测定泪液积存量够不够。干眼患者一般存在泪河变窄、断裂甚至消失的情况,泪河高度如果过低,有可能存在干眼症。当泪河高度小于0.2mm时,就属于异常情况。
5. 荧光素染色
荧光素染色检查是明确角膜表面是否存在缺损的情况。将荧光素钠溶液滴于结膜囊内,裂隙灯钴蓝光下观察,角膜表面若存在绿色的点状着色,代表角膜上皮缺损,提示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被破坏,代表干眼的严重程度。
6. 睑板腺功能测定
这是用来观察睑板腺形态、开口,腺体分泌物等是否有异常。睑板腺就是位于上下眼皮里的腺管,它是分泌油脂的地方,睑板腺功能异常,油脂就不能正常分泌,泪膜中缺少脂质层,泪液蒸发速度会加快,从而导致干眼。当睑板腺的腺体不到正常的一半时,此时干眼程度通常较重,且萎缩的腺体无法恢复。
7. 脂质层分析
分析泪膜的脂质层以及它的厚度。一般认为脂质层的厚度是0.1μm,也就是脂质层厚度≥100nm是正常的。脂质层厚度越薄,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脂质层厚度≤60nm,则有90%的概率存在干眼症。
8. 螨虫检查
每一个眼睑拔3根睫毛,检查有没有蠕形螨,以及数量多少。如果任意一个眼睑螨虫数量不少于3只,就需要除螨治疗了。眼睑螨虫过多会造成机械性损伤,附带细菌还会引起睑缘感染,后续会有干痒、红肿、分泌物增多、睫毛脱落等一系列问题。
干眼症的类型各有特点,治疗需精准针对病因。医生们会根据检查结果,包括泪液分泌测试、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功能评估等,结合多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症状、体征及病因,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