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酸甘油脂过高的原因与中医防治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酸甘油脂过高的原因与中医防治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eseessencehm.com/articleShare_detail/204/%E4%B8%AD%E9%86%AB%E8%A9%B1%E4%BD%A0%E7%9F%A5%E7%97%85%E7%90%86%E5%8E%9F%E5%9B%A0%EF%BC%9A%E4%B8%89%E9%85%B8%E7%94%98%E6%B2%B9%E8%84%82%E9%81%8E%E9%AB%98%E6%AF%94%E8%86%BD%E5%9B%BA%E9%86%87%E6%9B%B4%E5%8F%AF%E6%80%95%EF%BC%81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血脂问题。其中,三酸甘油脂(甘油三酯)作为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过高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从中医角度,为您详细解析三酸甘油脂过高的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高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当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就称为“高血脂”。

高血脂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未能得到妥善控制,多余的脂肪会在血管内壁积聚,久而久之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因此被称为“血液里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三酸甘油脂?

三酸甘油脂是身体内的脂肪,由甘油及三条脂肪酸组成,在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辅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传送脂肪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如果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过多(指数高于2.3-5.6 mmol/L),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可能形成血块,引发血管堵塞,从而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风险。

三酸甘油脂过高的原因

三酸甘油脂过高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体内三酸甘油酯代谢异常,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病史。后天性原因则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主要包括:

  • 不良饮食习惯: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过量碳水化合物或酒精
  • 肥胖或超重:脂肪细胞增加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和释放

中医理论对三酸甘油脂过高的解释

虽然中医古籍中没有“高血脂症”这一病名,但《医学心悟》中有关于类似症状的记载:“凡人嗜食肥甘,或醇酒乳酪,内湿从内受,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故卒然昏倒无知也。”这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导致痰瘀胶结于血脉中,是三酸甘油脂过高的表现,属于痰浊、痰湿、血瘀等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三酸甘油脂过高通常被视为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盛的表现,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主要因过食甘肥、缺乏运动、情志所伤或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膏脂堆积,形成痰浊,影响气血运行。

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主要通过脉诊和舌诊来诊断三酸甘油脂过高的情况:

  • 脉诊:患者脉象可能表现为脉浮或脉滑(湿热内盛),或脉弦(肝气郁结),或脉滑(湿热内盛)。
  • 舌诊:观察舌质、舌苔和舌体,若舌质偏红,反映湿热内盛、气滞血瘀;舌苔厚腻、黄腻则反映湿热内盛。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三酸甘油脂过高主要采用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药物:

  1. 健脾利湿:使用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的药物。
  2. 滋补肾精:使用何首乌、熟地、续断、桑寄生、杜仲、枸杞、女贞子等补肾药物。
  3. 养心益气:使用人参、甘草等通血气的药物。
  4. 疏肝理气:使用柴胡、香附、川楝子等疏肝理气的药物。
  5. 化痰除湿、活血治标:使用陈皮、瓜蒌、泽泻、菖蒲、海藻、白芥子等化痰除湿的药物。
  6. 活血化瘀:使用桃仁、红花、丹参、水蛭、川芎、蒲黄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饮食调整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也是降低三酸甘油脂的重要手段:

  • 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果糖,因为它会快速生成三酸甘油脂。
  • 减少精制淀粉: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 选择健康油脂:如橄榄油,避免过多摄入饱和脂肪。
  • 改变烹饪方式:采用清蒸、水煮等低油烹饪方法。
  • 摄入大豆蛋白:如豆腐、豆浆等。
  • 补充Omega-3:如三文鱼、核桃、黄豆等。

运动建议

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对降低三酸甘油脂非常有效。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以改善血液中脂肪的浓度。

结语

降低三酸甘油脂涉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中医强调“治未病”,建议通过调整饮食、养成运动习惯等预防措施,同时配合中医治疗,以调节脏腑气血,改善身体代谢功能,从而调整血脂状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