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怖电影制作中学到的创新之道
从恐怖电影制作中学到的创新之道
近年来,好莱坞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制片模式。不同于大制片厂的大卡司、大资本做法,这种模式每部片子成本极低,却往往能缔造佳绩,甚至捧回好几座奥斯卡奖。
布伦屋制片公司(Blumhouse)主要制作恐怖片,出品了《阴儿房》《窒友梅根》等热门电影。其最大特色是采用低成本模式,例如,《灵动:鬼影实录》采用伪纪录片形式,制作成本仅1.5万美元,却在全球斩获1.9亿美元票房,投资回报率惊人。
布伦屋选择恐怖片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恐怖片是低成本模式下较易驾驭的影片类型。对制片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决定成本低、风险小,反而可以大胆实验探索,让各种创意迸发,使电影更具吸引力。
该公司还创新了人才合作模式,向导演、演员提供较低酬劳,但根据票房进行分润。当所有工作人员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更愿意不断提出各种可能,从而打破了大制片厂多年来的固有模式。
对于不同产业而言,这种典型的破坏性创新案例极具启发性。在你的产业中,是否存在一些长期存在的潜规则?每次推出产品或服务时,是否一定要遵循同样的模式?不妨尝试探索实验,打破常规,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市场反响。
此外,文章还提到日本出现了一种试吃专卖店模式,为顾客提供各种新产品试吃试用的机会,让顾客免费体验新品,如果喜欢可以直接购买。这种模式不仅让企业有了新的营销渠道,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些创新要得以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组织内部不能存在过多的摩擦力。历史遗留或为了安全而逐渐叠加的繁琐规定,往往扼杀生产力和创新。如果你在组织中感到有些窒息,很多事情难以推动,可以尝试采用"折半原则":将会议数量减半,项目期限减半,所需准备的资料减半。看看这样是否能带来新的气象。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已不再是追求厚重规模的时代,而是需要小步快走、快速迭代的时代。
本文原文来自EMBA教育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