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坦街道社工站"多彩晚年,幸福夕阳"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坦街道社工站"多彩晚年,幸福夕阳"手工兴趣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jnshegong.org.cn/f/view-9-488c6e1b368e415495426b14c4ca707c.html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让老年人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北坦街道社工站开展的"多彩晚年,幸福夕阳"手工兴趣小组活动,通过为期五周的手工制作课程,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让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的平台。

一、小组背景

社会工作者在前期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老年人退休以后很少走出家门,交际圈局限在家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比较少机会和其他老年人一起交流互动,娱乐方式也较为单一。大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没什么价值,身体经常莫名疼痛,身体机能也随之退化病变。其实有些老年人身体上的疼痛可能是心理上的外在表现。因此,社会工作者认为有必要针对这些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整合可利用的资源,挖掘他们的潜能,打造一个可以让社区老年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的活跃、温暖氛围,促进同辈群体相互支持交流,帮助他们融入社区当中,感受到晚年生活的乐趣。北坦社工站针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多彩晚年,幸福夕阳"手工兴趣小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发展兴趣爱好的平台,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自我价值。

二、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引导组员分享交流,提升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构建良好的朋辈体系,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既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目标

1.总目标

为辖区老年人搭建一个以手工制作为核心的综合性社区互动平台,旨在通过手工制作活动锻炼老年人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促进社区同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信息共享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提升老年人的社区融入感。

2.具体目标

(1)让社区的长者走出家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拓展其人际交往圈,实现老有所乐。

(2)通过参加小组活动,让长者们发展个人能力,提升个人价值感。

(3)通过手工制作,有效锻炼组员手部精细动作、协调性及创意实践能力,提升了整体动手能力;

(4)凭借小组中多样化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经验分享、互助协作等),组员开展手工技巧、生活经验、情感表达等层面的交流互动,增进组员间联系与信任,培育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二)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多彩晚年,幸福夕阳"老年人手工兴趣小组

小组对象:社区老年人

小组性质:支持性小组

小组节数:5节次(每周1次,每次约2小时)

组员人数:15人

四、介入过程

(一)小组准备阶段

活动开始前,社工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宣传,寻求居委会帮助介绍,多个社区招募组员组成小组。组员不能稳定参加活动,可以广泛征集组员意见,协调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通过摸底调研社区老年人情况,首先明确小组目标、制定小组计划、选择活动场地,并对活动中的突发状况提前制定解决方案,以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

(二)小组开始阶段

社工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及游戏,让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寻找组员之间的相似性,培养彼此的信任;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三)小组中间阶段

1."乐享团圆"环节,组员之间的熟悉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组员较之前显得从容,会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有时也会与社工交流,较第一节活动小组氛围不再拘谨。此次活动也帮助组员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在手工制作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

2."巧手做糕"环节,本次活动较前两次而言,小组凝聚力有所提升,在社工的提醒下会主动帮助其他组员。组员表示通过参加此次小组活动,让自己敞开心扉,愿意走出家门和别人交流,也通过手工制作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3."剪出精彩"环节,组员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和默契感,也让组员逐渐敞开了心扉,在活动中获得了快乐,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组员们表示活动即将进入尾声,对一起参加活动的老伙伴们产生了强烈的不舍,这次小组活动帮助老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和默契感,建立了友谊。

(四)小组结束阶段

在小组的最后一次活动中,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了前几次活动的内容,总结在小组中的收获。社工邀请组员轮流分享自己参与小组的感受,组员都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小组非常开心。在小组活动中认识了一两位好朋友,日常生活中可以一起去买菜、聊天、参加社区活动室;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得到提高,不像以前总是出现消极心态,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也多了起来。也有了更多的个人爱好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闲暇之时也愿意和人交流,自我价值感得到提高,现在对自己的生活有了规划。随后社工告知组员,小组结束后还会有其它活动的后续安排,避免组员一直处在离别情绪中,并鼓励组员积极组织或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小组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服务。

五、服务成效

小组目标实现的程度是小组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社工通过问卷调查法等形式了解本次小组的服务效果。小组成员认真填写,100%的成员认为小组活动成效显著,对自身意识转变、自身能力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小组活动以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支持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了情感交流的平台。社会工作者在活动中,积极扮演引导者、协助者、组织者的角色,运用尊重、理解、耐心、接纳等技巧,鼓励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通过鼓励和称赞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及时关注并肯定了那些发言较少或未发言的组员,有效引导他们积极发言,从而更好地融入小组中。这不仅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也促进了朋辈群体间的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成员们从分享日常到互相交流成功经验,形成了紧密的关系网络。这有利于他们面对生活压力和情绪困扰时,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同时,也为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交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平台。

六、服务反思

(一)小组不足之处

1.互动小游戏没有准备出备选,无法供组员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互动游戏。社工可以多预备两个游戏项目,可以更加调动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社工要学习及提升专业工作方法与技巧知识,活动中对发表自己意见较少的组员应该予以更多关注,并引导组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小组讨论环节,社工能够及时发现小组成员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沟通,但是对待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小组优点

本次小组活动,组员们表示通过五节小组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组员之间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并且通过此次活动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互动,拉进彼此关系,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样的互动过程,不仅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归属感,还为整个小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