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首届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论坛,探讨AI赋能与向善之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首届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论坛,探讨AI赋能与向善之道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8223815_121798711

1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办首届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论坛,来自全国13所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与向善"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旨在推动学校《人工智能的哲学与伦理》课程建设,探讨人工智能在赋能与社会责任间的平衡之道。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明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跨学科合作对于推动更负责任、更包容的人工智能时代至关重要。

论坛议题涵盖哲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与社会影响,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教授强调,人工智能已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未来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合理约束其设计与应用,以及如何将伦理价值体系融入其中。

厦门大学朱菁教授以"从物理学到人工智能——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发的争议及其解读"为题,深入探讨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戴茂堂教授则从技术治理角度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多维讨论。

在专题研讨环节,华中科技大学佘硕教授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热潮下的冷思考。他提出,公共管理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大型AI技术的出现给决策、效率和效果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

武汉大学李志教授等多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还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如何有效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场大会报告环节中,浙江大学包爱民教授针对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以造物之脑去发展人工大脑"的观点。潘恩荣教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启蒙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技术发展的飞速前进对人类自身认知与道德价值提出了新的挑战。

论坛期间,嘉宾们广泛探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与伦理理论有效结合,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追求效率,更要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这体现了当今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向善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对话,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伦理框架,从而引导技术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这场论坛不仅为学术界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作为普通公众,理解并参与到这个讨论中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关注技术伦理,促进社会合力,共同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