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长津湖》观后感: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精神。这部电影通过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先烈们的伟大牺牲,以及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长津湖》观后感精选
一位普通观众的观后感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长津湖》,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不打这一仗,就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来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敬仰我们的烈士们。
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我们中国军人在冰天雪地里吃土豆,挨饿受冻,而美国军人在军营里大口吃肉。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雷公勇敢地转移标识弹,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中。最后说着“我好疼,我要回家。”是怎样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冲向战场。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如今的繁荣昌盛!我们要时刻铭记,永世不忘,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单位组织观看后的观后感
10月14日,单位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长津湖》,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场非常有名的几场战役之一,它比上甘岭战役都要艰苦,比松骨峰战役都要惨烈。
长津湖穿越历史岁月的硝烟,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抗美援朝东线战场的长津湖战役,第一次在银幕上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宏阔的战争奇观,第一次生动塑造了以七连为代表的第九兵团这些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斗拍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雷公牺牲片段引发的感动
观看《长津湖》使我对抗美援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不易。影片中有很多情景让人潸然泪下。他们不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恶劣环境中行军;更要在行军的途中,防御敌军空中袭击。
影片中人物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在影片中伍仟里连长他们成功破坏了敌人的通信塔,当他们在清理战场上所获的装备时,突然听到飞机的声音。不久,敌军就成功在那个地方投下了标识弹。随着标识弹的不断燃烧,敌军一架又一架的飞机也随之而来。紧接着,敌军投下一颗又一颗的炸弹。雷公为了不让更多的战士牺牲,他毅然决然的用尽力气拔起地上的标识弹放在车上,然后一个人开着车往另一方向驶去。他成功的转移了敌军的战火,但他也在此次行动中不幸牺牲了。
一位小观众的观后感
10月3日,爸爸带我去看了一个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字叫《长津湖》。讲的是195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决定攻打朝鲜,朝鲜抵御不住美国的强势进攻,向中国发起求助。毛主席想美国再往前进攻就要跨过鸭绿江了,于是他下令志愿军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最感动我的故事是讲述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三位战士先后参军。偶然的机会哥哥发现弟弟伍万里扔手榴弹扔的特别准,然后弟弟用他那精准的手法帮助团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炸毁敌方的信号塔。
随后,美军的北极熊团来支援。伍千里带着大家去阻击,这时敌方投下了一枚炸弹,参战多年的老战士雷公一眼认出这是一枚标识弹,他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把标识弹装在车上带到了敌方的坦克营,敌军的飞机向标识弹轰炸,他和敌军的坦克营同归于尽,壮烈牺牲,许许多多的战士也在战争中先后牺牲了。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年轻观众的观后感
国庆小长假,我看了一部爱国大片叫长津湖。这部电影讲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故事,当时美国人想利用朝鲜作为跳板来进攻。中国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派出了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的志愿军来帮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
虽然180分钟的电影讲述不了整个抗美援朝的故事,但还是展现了志愿军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赤子心,每位战士的话都让后人铭记在心中。
电影重点讲述了七连的战士们。他们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其中战士们的行动让我印象深刻,美国战斗机扔下的炸弹是根据标识的引导,但他们不顾疼痛硬生生的用身体扛过去了。
美国人进攻长津湖等着他们的,不是危险的炮火,而是宁愿冻死,也不愿违抗命令的战士,洋人们羞愧难当,我们有我们坚强的战士,但是他们只有互相嫌弃,还等着开饭的士兵。
我们要学习志愿军的爱国精神,执行命令的精神,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