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壶铃运动:一个比跳绳还全能的减脂小工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壶铃运动:一个比跳绳还全能的减脂小工具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8326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和煦明媚的春日正式来临,是时候动起来啦!

但是,运动方式的选择往往让人纠结:健身房难以坚持每天去,在家购买动感单车又担心闲置。这时,一个运动小工具——壶铃,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

壶铃运动的优势

壶铃运动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场地要求小:可以在家、宿舍甚至公司工位旁进行(但可能会被围观)。
  2. 成本低:投入不多,却能锻炼全身。
  3. 运动效果全面:有氧无氧、减脂增肌都能覆盖。
  4. 扰民风险低:没有频繁跑跳。
  5. 用途多元化:不仅可用于健身,还有其他创新用途。

壶铃运动的特点

动作丰富性

壶铃运动通过提、拉、推、抛、举、摆动等动作,结合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可以很好地覆盖有氧和无氧训练,实现增肌减脂、锻炼心肺功能、强化耐力和爆发力的目标。壶铃的设计也考虑到了细节,随着重量的增加,把手的直径和长度也会增加,便于完成各种动作。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全身联动功能性

壶铃运动具有以下特点:

  1. 从远端到近端的连贯动作:壶铃的特殊形状和重心设计,使得手部抓握时,腕部、肘部乃至肩部都需要协同稳定。
  2. 浅层与深层核心的稳定:单侧动作时,腹部浅层核心与深层核心都会参与稳定。
  3. 平衡和协调力的训练:单边不对称的动作会带来重心偏移,有助于提高平衡与协调能力。

2018年台湾省铭传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3位65~75岁的肌少症女性患者通过为期8周的壶铃练习(包括壶铃摇摆、壶铃硬拉等动作),显著提升了肌少症指数、握力、腰背力量与肺功能指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空间利用率高

壶铃运动只需要一张瑜伽垫大小的空间,就能完成超过50种运动。此外,好看的壶铃还能作为家居装饰。


图片来源:嘉慧的壶铃

典型壶铃动作示范

壶铃摇摆

壶铃摇摆是一个全身肌肉参与的复合动作。臀部肌群首先发力推动骨盆,腿部肌肉负责稳定身体,核心肌群保持平衡,背部肌群则负责控制壶铃的摆动。


图片来源:GIPHY

单臂上举箭步蹲

这个动作结合了下肢的箭步蹲和上肢的单臂上举。箭步蹲是训练臀部的有效动作,而上举壶铃则需要核心稳定和肩部力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土耳其起立

这是一个全身参与的复杂动作,从平躺到侧撑再到完全站立,全程单手举着壶铃,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力量控制。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开始壶铃运动

选择合适的壶铃

壶铃分为经典款和竞技款两种。家用入门建议选择经典款。不建议盲目根据性别或运动基础选择重量,最好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试用不同重量的壶铃。

初学者建议

建议购买三只不同重量的壶铃:

  1. 较轻重量:适合做绕头、单臂抓举等动作。
  2. 中等重量:适合壶铃摇摆、上举箭步蹲等动作。
  3. 较大重量:适合进阶壶铃摇摆、深蹲、硬拉等动作。

安全提示

  1. 从小重量开始,循序渐进。
  2. 出现不适及时停止,检查动作是否正确。
  3. 考虑家庭安全,可选择软壶铃,但初学者使用时需谨慎。

壶铃的创新用途

除了健身,壶铃还可以用于其他场景,比如带宠物出门时,可以将牵引绳拴在壶铃上解放双手。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McGill, S. M., & Marshall, L. (2012). Kettlebell Swing, Snatch, and Bottoms-Up Carry: back and hip muscle activation, motion, and low back loads.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6(1), 16–27. https://doi.org/10.1519/jsc.0b013e31823a4063

[2] Chen, H. T., Wu, H. J., Chen, Y., Ho, S., & Chung, Y. C. (2018). Effects of 8-week kettlebell training on body composition, muscle strength, pulmonary function, and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elderly women with sarcopenia.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112, 112–118. https://doi.org/10.1016/j.exger.2018.09.015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