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次穿越千年的石窟探秘 一场回望时空的古今对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次穿越千年的石窟探秘 一场回望时空的古今对话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3A00MFR00

巴蜀石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高峰,上承龙门,下启大足,承载着民间的信仰,记录着世情风貌,凝聚着中国传统石刻艺术的精华。


安岳卧佛院


宝顶山石刻华严三圣像


北山石刻第136号窟玉印观音


茗山寺石刻文殊菩萨


茗山寺北宋摩崖造像风化令人印象深刻


安岳石刻毗卢洞紫竹观音

《佛教石窟东传中国示意图》局部 手绘/袁蓉荪


石门山石刻十圣观音窟


宝顶山石刻六道轮回图


"青睐"会员在牛角寨坛神岩石刻与文管员合影

石篆山石刻志公和尚

悠悠历史长河中,安岳石窟上承龙门,下启大足,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高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承载着民间的信仰,记录着世情风貌,凝聚着中国传统石刻艺术的精华。直到今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仍然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研究。

Day1:成都—蒲江县—丹棱县—仁寿县—资阳市

飞仙阁摩崖造像

探访团从成都出发,第一站来到蒲江县飞仙阁。这里现存唐代造像92龛777尊,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仙阁摩崖造像面容丰满,姿态婀娜。其中第九号窟的释迦牟尼佛座椅为印度式背障,装饰金翅鸟、摩竭鱼,童子骑兽王,壁上高浮雕天龙八部,龛门圆雕胡人天王,极具异域风格。

丹棱县郑山千佛寺

继续前行,探访团来到丹棱县郑山千佛寺。这里遍布近千尊佛像石龛,造像以观音、西方净土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千佛、三世佛为主,布局严谨,刀法明快,线条流畅,佛、道、儒三教造像俱全。

刘嘴唐代石窟

在刘嘴唐代石窟,探访团遇到了当地村民。82岁的张婆婆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枇杷,87岁的龚爷爷则从果园采摘爱媛橙和耙耙柑相赠。这些乡民们的家就在石窟边上,他们的劳作、生产也就在石窟边上,他们在佛龛石上晒豆子、在石窟前种菜、搭起豆角架……

仁寿县牛角寨坛神岩

下午,探访团来到仁寿县牛角寨坛神岩。牛角寨大佛是牛角寨石窟中体量最大的一尊造像,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尊大佛半身像是唐代作品,面形丰满,双手齐胸合十,胸高15.85米,宽11米,被称作乐山大佛的蓝本、中华第一胸佛。

Day2:资阳市—安岳县—贾岛村

木门寺

4月9日一早,“青睐”驱车到达木门寺。当天是初一,在古老的明代建筑群内,村民正在做法会,门外小溪流水哗啦啦,门里登台唱戏很是热闹。木门寺整个寺庙除两扇门是木制的,其他全部建筑结构都是石仿木制,极为罕见。

安岳卧佛院

下山后,探访团来到久负盛名的安岳卧佛院,国宝级文物——世界最大左侧卧佛已在此静卧千余年。这尊唐代造像全长23米,离地10米高。目力所及,这尊唐代造像整铺依山取势,由上、下两组画面构成,立意新颖,雕工精绝。

圆觉洞

从乡野来到圆觉洞,大家立刻感受到恢弘之美。圆觉洞现有摩崖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3躯,碑刻题记25处,唐代浮图1座。体现了观音信仰、地狱信仰、罗汉信仰、华严信仰,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薄衣贴体,裙带飞扬,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

Day3:安岳县—石羊镇—重庆大足区

塔坡摩崖造像

10日清晨,探访团驱车直奔塔坡。当“北宋最美菩萨”映入眼帘的刹那,那震撼的美简直令人有眩晕之感。尤其是北宋造像的主尊毗卢遮那佛和普贤菩萨,细眉垂目,温润慈悲。毗卢遮那佛头戴镂空宝冠,双手在胸前挽智拳印,衣纹流畅简约。普贤菩萨左手拿经,右手置于膝上。仰望他们的时候,只觉万籁俱静,恍若隔世。

华严洞

令人期待的华严洞也是十分幽静,别有洞天,洞窟正壁的“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是文殊、普贤二菩萨,与两侧十大菩萨共同构成十二圆觉。“三圣”神态庄严,慈祥端庄,头后有圆形项光,项光外延如燃烧的火焰,象征光明永照之意。两侧菩萨面目清秀,头戴宝冠,胸饰璎珞,丰满细腻,服饰柔和飘逸,线条若流水。

毗卢洞

下午,“青睐”一行来到毗卢洞,这处开凿于北宋时期的石窟现有4处石窟群,其中,观音堂外的紫竹观音像因所刻的水月观音背倚紫竹林而得名,代表了中国宋代造像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美神”。从雕刻艺术上来讲,堪称安岳石窟之精品。

Day4:重庆大足区

宝顶山

走进最为人著称的宝顶山,鸟鸣山幽,满目青翠,大佛湾三面石刻如画卷般徐徐铺展,呈现千年历史。大佛湾身高7米的“华严三圣像”极为震撼,俯览众生,悲悯庄严。三圣像头顶山崖,脚踏莲台,身披袈裟,衣纹开阔舒展。居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手托宝塔,重约千斤,却千年不坠。工匠巧妙利用建筑力学原理,将袈裟一角覆搭前臂、斜向下垂,于膝部相接,形成三角形稳固支撑,将塔和手臂的重力传到基座上。

北山

北山除了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群,还有《韦君靖碑》《赵懿简公神道碑》《唐柳本尊传碑》等8件碑刻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Day5:重庆大足区—重庆市

南山

下午,“青睐”驱车到达建于北宋的石篆山摩崖造像,袁蓉荪告诉大家,这里是罕见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十大弟子;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凝神细观,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石篆山

石篆山文保员陆增义今年72岁,当兵转业就到文管所工作,因为责任心强,退休后被返聘到石篆山守国宝,他白天晚上不离开,春节都是儿子到这里来看他。常年跟国宝打交道,陆增义如数家珍,“这是大足石刻最早的一块保护碑,清代同治年设立的,相当于当时政府部门颁布的一个保护文物告示,上面写得很具体,比如像不准生火煮饭等。再看我们儒家的石刻造型,很传统很文明,孔子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石刻中就反映出来了。”

石门山

随后,驱车来到此行最后一站石门山。四周重峦叠嶂,景色秀丽。文管员欧老师打开门,迎进大家介绍说,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年间的石门山石刻造像,体现了佛、道二教兼容并存的特色。石门山位于交通要道,以前这里是大寺庙,山下有集市,十分热闹,后来被当做学校,巧夺天工的石窟造像幸运地留存下来。

古人以石头说话,在石壁上讲故事。植根于巴蜀文化沃土的“大足石刻”,以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智慧的工匠们精雕细刻,推陈出新,极工穷变,开拓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留下这心中充满大爱的人间世界。

面对传承千年的石刻艺术,七天时间,稍纵即逝。团员感叹,此次探访巴蜀石窟“后劲太大了”,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有人直言,此行对守护国宝的普通文管员体会最深,他们对每一件国宝都了如指掌,讲起故事活灵活现,他们让“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变得生动、感人。更令人感佩的是,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自己的家,了解它,保护它,传承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