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要辩证论治?为何必须一人一方、一人一量?
中医为什么要辩证论治?为何必须一人一方、一人一量?
原因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在中医看来,人体是最复杂的一个有机整体,而疾病的发生、发展呢,往往与个体的体质、环境、情志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面对同一种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就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都是风寒湿邪入侵导致的腰突,但有的患者下肢会剧痛;有的患者下肢会长时间隐痛;还有的患者不痛。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疗时,必须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对疾病“八钢辩证”,全面收集患者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辨证结论。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这句话就深刻揭示了疾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也强调了中医在治疗时需从细微处入手,精准辨证的重要性!
再拿腰椎间盘突出举例,如果仅从西医角度考虑,可能只关注到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及其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但中医则会进一步探究患者的体质类型(如寒湿型、湿热型、瘀血型等)、疼痛性质(如刺痛、胀痛、酸痛等)、伴随症状(如麻木、无力、怕冷等),以及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等全身状况,从而开出药方,开出治疗方案。
那为何必须一人一方,一人一量呢?
同理!“病同人异论”,不用中医跟你讲,你也应该明白,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不同人对药物的代谢情况有差异、情志也就是心理状态的差异、个人的生理功能的差异(心率、血压、肝肾功能等)
还有很多差异,张老没有写出来,但这些差异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毕竟“是药三分毒”!你不对症的话,吃再好的药,再贵的药,对你的身体都有坏处。
比如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在用药时,不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种类,那就很容易让药物在体内蓄积,加重肝肾的负担。
所以不进行辨证论治,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法,比如对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使用同一种方剂或药物,那就不只是治疗效果不佳了,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带来别的病。
所以作为中医医生,始终坚持“病同人异论”,始终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一人一方、一人一量才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病施治、精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