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C模式”下的中国养老社区问题浅析——以常州金东方颐养园为例
“CCRC模式”下的中国养老社区问题浅析——以常州金东方颐养园为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居住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国外养老社区已发展的相对成熟,但国内仍处在初期探索的阶段,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平衡,传统观念和现实情况不协调等多个原因造成的。通过实地的调研分析,发现了中国老年社区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应根据本国政策及老年人各方面实际状况和不同地区的发展进度,建设“中国化”的养老社区。
研究背景
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时,该地区即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最近一次2013年的年度数据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9.67%。说明我国早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将成为一种常态。
一方面,社会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医疗水平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导致我国还不能妥善处理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棘手问题,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未富先老”。“未富先老”带来的弊端首先是养老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受访的2200人中有72%的人表达了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
我国养老模式已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发展成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并行的多重模式。《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将老年人根据健康状况划分为三种类型,1自理老人: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2介助老人: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帮助的老年人。3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三个阶段实际上是每一位老人都需经历的一个整体,我国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选择是在社会制度、个人养老需求、经济情况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要素下综合考虑的结果。
国外社区养老理念的渗入
老年人安居的问题在20世纪中期一经提起就迅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1956年发表的文章《为了老年人——融合而非隔离》,掀起了人们对养老居住模式的探讨与思考。同年,埃里.鲍格格伦在瑞典皇家老年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原居养老”(aging in place)的概念,强调老年人的身心发展,体现文化与地域的延续,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老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根据“原居养老”发展而来的持续照顾社区(CCRC社区)获得了相对的成功,即在一个综合居住社区中,满足老人三个阶段不同的需求,在照顾的同时,维护老人的尊严与自主权,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中走完剩下的人生旅程。截止2012年,全美共有1900处CCRC社区,更由此发展成为综合型老年社区空间组织模式,对其他国家的社区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图2 美国老年社区设施构成
对比视角下的金东方颐养园调研分析
金东方颐养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滨湖南路99号,紧邻西太湖,是武进区民政局批准的高端民办养老机构。颐养园采用“CCRC3+1”模式,即健康服务体系、介助保障体系、医疗照护体系加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自理、介助、介护老人的不同需求。项目占地17.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配置了医院、会所、健身房等近7万平方米的公建配套设施。服务人群为全龄化老年人,主要消费群体是本人或子女为中、高收入人群。经营形式采用会员制,不出售房屋产权,分为金卡、银卡、爱心卡等三种会员收费形式。
实地对金东方的整体环境、公建设施配套和居住样板间进行了调研。项目远离市区,地处较偏僻,缺少可以利用的生活设施 。因此颐养院内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基本满足老年人对生活、娱乐、健身、医疗等需求,调研时可看到老人在进行乒乓球、桌球等娱乐活动。园内景观环境优美,形成一个适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微城市”。
图3 项目区位示意图
图4 园内老年人在进行娱乐活动
图5 园内风光
老人居室户型有一居室、两居室与三居室三种,参观样板间可看到在房屋细节上进行了一定的适老化设计,如紧急呼叫系统,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等。同时,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去老化理念,避免太多的适老化设计,以免引起老年人心理上的不适感。
图6 老人居室样板间
可以说金东方颐养园在软硬件方面都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但园内的生活氛围不浓,入住老人不多。过多配套设施流于表面,太形式化,例如棋牌室,就是一间房间内布置几张桌椅,没有从国内老年人自身喜好考虑,当然形成不了传统小区内大树下老年人围聚打牌下棋的热烈氛围。再者,相对封闭的颐养园将老人与子女明确分隔开来,家庭的概念被弱化,与其称之为“微城市”,不如叫“老人城”更贴切些。
纵观国内其他城市在养老社区的实践方面,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建造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综合老年社区:
项目 | 北京太阳城 | 东方太阳城 | 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 “金色年华”老年公寓 | 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
---|---|---|---|---|---|
所在城市 | 北京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台湾 |
基地位置 | 京城北郊昌平区小汤山镇 | 顺义区顺义潮白河畔 | 浦东新区康桥镇 | 杭州西南转塘镇 | 台湾桃园龟山乡 |
占地面积 | 630亩 | 3500亩 | 126亩 | 255亩 | 515亩 |
经营模式 | 租住、持有相结合70年大产权房均价2万元/平米 | 产权出售:均价2万元/平米 | 会员制:分为永久、终身和50年产权3类卡种均价:2万元/平米 | 租住、持有相结合短期租住均价3500/月均价1.5万元/平米 | 租住形式低保证金、高管理费,收费相对平价 |
建筑规模 | 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公建设施7万平方米 | 1000亩集体用地,建设高尔夫球场,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造,公建设施5万平方米 | 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公建设施3万平方米 | 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公建设施2万平方米 | 全村4000户 |
配套设施 | 北京太阳城医院、假日酒店、购物中心、文化宫等 | 商业零售、社区活动中心、医院、康体中心等 | 老年大学、老年医院及护理院、会所、配餐中心等 | 老年活动中心、餐饮中心、医疗中心等 | 医院、护理院、健康俱乐部、体育馆等 |
特点 | 将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国家首批综合型养老社区 | 将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结合,国家首批综合型养老社区 | 国家首批综合型养老社区,配套公建比例较高 | 社区养老带有度假养生附属功能 | 全村均无障碍环境设计以医疗机构为主导的社区开发模式,带有度假性质 |
将金东方颐养园与上表所列养老社区进行综合比对,可发现国内“CCRC模式”下养老社区的几大共性——远离市区、规模较大、配套齐全、客户群体中高端。
可以说,我国养老社区较之养老院等传统养老机构在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给国内养老产业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但因模式限定,因此存在一些“通病”:1.选址方面:多建于发达地区,受土地、经济、管理等因素的制约,老年社区大多远离城市市区,将老年人从社会中被动的孤立出去。2.建设方面,内部养老配套设施配比不尽合理,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3.经济方面,虽然有政府和社会方面的介入,价格一般低于市场均价,但仍高于老年人承受范围。我国最大的养老人群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此种模式无法适用。
结语
通过对相关资料与实地调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促使我国不能照搬西方老年社区成功模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和东西方价值观与生活理念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养老居住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社会福利机构,美国持续护理老年社区中80%以上为非盈利性组织,而我国养老社区绝大部分为开发商开发建造。另一方面,西方老年人不依靠子女生活,他们喜欢独立、享受自由,因此独立大型的老年社区很快流行起来。而东方老年人家庭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害怕孤独,所以“家庭养老”模式虽然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养老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社区设计应根据国情,做出相应的改进。综合探究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平衡政府、投资者与受众人群各方面的期许,使具有地域特点的养老社区目标定位精准化、功能合理化,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生硬搬套“CCRC模式”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人口特征和文化背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的中国是无法一蹴而就解决养老问题的。
参考文献:
原新. 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J]. 国家治理, 2014, (21):13-18.
李光远. 老年住区开发与设计探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穆光宗.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J]. 人民论坛, 2012, (22):52-53.
胡仁禄,马光.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金健勇.创新模式,突破“中国式养老”难题——金东方CCRC3+1养老模式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