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狗狗弄伤了,为什么今年医生的处理方式和之前不一样
刚被狗狗弄伤了,为什么今年医生的处理方式和之前不一样
近年来,恶犬伤人事件频发,再次将狂犬病带入公众视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幸运的是,狂犬病完全可以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本文将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为您详细介绍狂犬病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你以为的路边小狗(温顺可爱)
实际上的路边小狗(凶猛异常、情况不明)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狂犬病是致命的疾病,但完全可以预防,让我们跟着甄医生了解这个疾病,学习在暴露后如何处理伤口以及接种疫苗。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已于2023年9月正式发布,距离上一版本的规范已经过去近15年。
我们一起看看2009年版和本次版本有何不同。
省流版
有以下改动及优化:
- 规范新版三级暴露新增了“直接接触蝙蝠”。
- 不再要求肥皂水的浓度,伤口冲洗时间约15分钟即可,消毒剂的选择删除了2%-3%碘酒和75%酒精,改为稀释碘伏。
- 新增了暴露前免疫高危人群:动物收容机构工作者、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者、猎人、计划到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等。
- 再次暴露于致伤动物的患者,若曾全程接种狂犬疫苗,3个月内无需加强接种,超过3个月及以上,则需补两针加强针。
- 若在外地被咬伤,本地无同品牌疫苗时,可以替换不同品牌的狂犬疫苗进行接种,按替换疫苗的免疫程序完成后续针次。
狂犬病暴露风险等级
判定标准和分级处置原则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了怎么处理?
需要根据伤口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处理策略:
- I级暴露: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这些情况无需进行处置。
I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要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III级暴露:伤口出现流血、破损皮肤或黏膜被舔、暴露于蝙蝠,需要立即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早期伤口处理方法
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完成后立即前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就诊。
另外 其他的动物也有可能
狂犬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除熟知的犬、猫外,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和蝙蝠等也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
啮齿类(尤其小型啮齿类,如:花栗鼠、松鼠、小鼠、大鼠、豚鼠、沙鼠、仓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未发现此类动物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
禽类、鱼类、爬行类动物则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毒。
不同型别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不同:
在犬、猫等哺乳动物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很强,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而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对较弱。
确认有暴露伤口后、狂犬病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处置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暴露前免疫人群范围
为了保护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可按照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原来只将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及兽医纳入暴露前免疫人群。
而新版除了以上三类人员,还增加了动物收容机构工作者、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者、猎人及计划到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等四类人员。
首次暴露后免疫程序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推荐的免疫程序有2种。
一是“5针”免疫程序(第0、3、7、14、28天各1剂)。
二是“2-1-1”免疫程序(第0天两剂,第7、21天各1剂)。
再次暴露后免疫程序
若再次受伤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
若发生在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
若发生在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没有时间上限)。
✳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全程接种后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如何查询哪里能打疫苗?
可以登录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查看当地“狂犬疫苗接种门诊”或“犬伤门诊”名单。
例如深圳:http://www.shenzhencdc.cn/
最后,一项针对我国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防治特征的总体分析报道显示,狂犬病暴露患者24h内完成就诊和主动免疫率为87%,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化处置率为72%,可见大部分患者能够在发生狂犬病暴露后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诊疗。
最后
希望大家可以正确认识狂犬病,
不要过度恐慌,也不能心存侥幸。
参考资料
[1]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部分来源:“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