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新的晋中
这是一个很新的晋中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与省会太原地域相邻,人文相通、经济相融。近年来,晋中市在甲醇经济、城乡发展、文旅融合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三晋腹地 晋商故里 晋中 地处山西中部城市群 与省会太原地域相邻 人文相通、经济相融 携手推进一体化发展
循环经济:甲醇经济引领绿色发展
晋中市深耕甲醇经济40载,以醇为径发展循环经济,以车为媒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最早开展甲醇燃料、甲醇汽车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晋中将汽车产业作为“一号工程”,加快壮大产业规模。
山西大学城航拍图
在晋中市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甲醇重卡总装车间,一辆辆功能齐全的甲醇重卡不到40分钟就能顺利下线。近年来,晋中市致力于建设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领跑甲醇经济新赛道。
甲醇汽车 杨晨光摄
吉利晋中基地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建成年产20万辆整车规模的电动、甲醇、汽油柔性生产线。园区集聚29户企业和省内约60户关联配套企业,构架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大主导方向的“一链三线”战略布局。
工作人员驾驶甲醇汽车进行出厂前的调试 杨晨光摄
目前,晋中市已生产销售甲醇汽车近5000辆销往全国,推出甲醇重卡、轻卡、客车、小微卡和轿车等甲醇产品。600余辆醇电混动公务用车、网约车交付使用,2000余辆甲醇重卡在新疆、甘肃等地奔跑。
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利晋中基地)总装车间 杨晨光摄
城乡共美: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晋中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左权县泽城村,科技与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咖啡由机器人精心调制,无人机穿梭其间送餐,无人驾驶观光机引领游客领略美景,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特色民宿温馨雅致,画展增添艺术氛围。
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外景 左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左权县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串起“山水—写生—消费”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围60多个村一体发展、一体治理。这是晋中城乡发展的缩影,也是晋中市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写照。
春节期间,“空中的士”亮相左权县桐峪1941小镇 张文军摄
晋中市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全市域开展“一堡垒五中心”创建活动,打造众多示范型和达标型党组织,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
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泽城片区 杨晨光摄
实施“百乡千村”行动,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坚持环境塑形、产业赋能、治理铸魂,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开展生活垃圾治理领域立法工作,构建完善的垃圾治理体系,完成大量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游客在黑水村“非遗小院”观看表演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试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通过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领域,将乡村转化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后沟新村新貌 张浩亮摄
文旅融合:打造文旅新地标
晋中市拥有43个A级景区,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69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8项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传承保护为抓手,实施市校文旅融合、旅游宣传推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新业态培育和“旅游满意在晋中”五大行动,不断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太谷区东辉现代农业园“稻鱼共生”种养区
通过提升A级景区基础设施,加快王家大院创建5A级景区,乔家大院复牌5A级景区步伐,将富有晋中特色的元素融入旅游景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县(市、区)积极创新,平遥县规划建设精品酒店,填补高端宾馆酒店的空白;祁县利用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康养资源,打造王维水墨诗国小镇;市城区致力于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游购娱新地标,提档升级榆次老城、常家庄园等景区景点。
共享旅拍的欢乐时光
积极拓展丰富消费场景,发展全域生态康养产业,打造特色产品,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开通12条旅游直通车线路,43个A级以上景区通车率达100%,优化“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体验。
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今年8月,晋中市启用“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推出“文旅+”“+文旅”九大业态群落,进一步擦亮晋中文旅新IP,提升晋中文旅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90.5万人(次),同比增长83.48%,门票收入达4198.83万元,同比增长14.29%。
深秋的昔阳县瓮山景区,红叶与秋水相映成趣
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从甲醇经济的绿色探索到城乡共美的和谐画卷,再到文旅融合的璀璨新篇,晋中以独特的魅力与活力,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