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胸闷、烦躁、睡不着!一到年底就焦虑?如何缓解焦虑情绪?针灸来帮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胸闷、烦躁、睡不着!一到年底就焦虑?如何缓解焦虑情绪?针灸来帮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5yp5zrWK3p.html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焦虑已成为许多人难以摆脱的心理困扰。针灸,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疗法,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缓解焦虑、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

针灸治疗焦虑的临床案例

案例一:刘先生的治疗经历

刘先生是一位国企干部,2014年因生活工作压力诱发入睡困难,长期用药助眠,之后逐渐出现烦躁、焦虑症状。治疗一年后,情绪仍然易紧张,感情敏感,需要长期服用西药缓解症状。于是,他在2015年2月到广东省名中医——符文彬教授的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符教授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发现该患者除焦虑、失眠症状较明显之外,还伴有胃肠不适,纳呆,大便烂,有拉不尽感,咽喉异物感,舌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等症状。遂给予如下诊断和治疗方案:中医诊断:郁证(病)(心肾不交、心胆失调)。西医诊断:焦虑障碍。

治疗4个月后,刘先生情绪紧张症状较前好转,躯体症状仍较明显。予针刺加廉泉、承浆;精灸加滑肉门、足三里、少商、肺俞;刺络放血简化为大椎、厥阴俞、肝俞;治疗3个月后患者情绪易紧张明显好转,躯体性症状较前好转,稍有怕安静等表现。予皮内针加双侧俞府穴治疗。治疗6个月后患者躯体性症状及惊恐等症状较前好转。已无须服用抗焦虑药物。予继续定期门诊巩固治疗。

案例二:张女士的治疗经历

44岁的张女士因“紧张焦虑伴头部震颤6年”于2020年11月20日求助于符文彬主任。符主任见张女士常头晕、头痛,经前期加重,恶寒、潮热、无汗、易疲劳,心慌心悸,头部不自主震颤,情绪紧张时加重,形体瘦小,自觉颈项部肌肉紧张,月经量少,周期25天,经期8~10天,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眠差,难入睡,眠浅梦多,易早醒,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

结合辅助检查: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6分。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12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2.08,强迫症状2.00,人际关系敏感1.33,抑郁1.46,焦虑2.50,敌对1.50,恐怖2.00,偏执1.33,精神病性1.50,其他2.14。因此认为该患者诊断和治疗如下:中医诊断:郁病(心肾不交证)。西医诊断:焦虑障碍,特发性震颤。治则:交通心肾,心胆共调。

经1次治疗后,张女士自觉颈项肌肉紧张感缓解,全身较前轻松。每周治疗2次,经12次治疗,张女士的颤证及情绪、睡眠问题显著改善。坚持治疗5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针灸治疗焦虑的科学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针灸主要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肽和炎性因子对焦虑症产生显著治疗效果的:

  • 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抗焦虑:HPA轴既是神经内分泌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体应对压力的主要途径。在焦虑状态下,HPA轴过度激活,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升高,它们不仅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受体,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胆碱能神经系统,从而加剧焦虑。针灸可以通过调节HPA轴的功能,降低这些激素的水平,减轻焦虑症状。另外,针刺可以调节相关受体的含量,抑制亢奋的HPA轴,进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 通过调节神经肽抗焦虑:神经肽是一类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焦虑患者和大鼠的胃促生长素、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含量明显升高,针刺后可以降低两者的水平,并伴随焦虑症状的减轻。此外,广泛存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与髓质中的利尿钠肽具有抗焦虑作用。有人发现,针刺神门、内关穴可以调节肾上腺髓质内水平异常的利尿钠肽,从而起到抗焦虑作用。

  • 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抗焦虑:炎性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蛋白,不仅可以调节免疫系统,还具有传递神经内分泌系统信息的作用,它们在焦虑等情绪障碍中也扮演着角色。常见的细胞因子有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与C-反应蛋白(CRP)等。最近的研究表明,IL、TNF、CRP可以作用于相关脑区,如杏仁核、海马、岛叶、内侧额叶前侧皮质与前扣带回等部位,使患者产生持续的焦虑情绪。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这些炎性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焦虑。

针灸治疗注意事项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针灸治疗时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过度紧张或恐惧。

针灸治疗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凉。针灸治疗后,可能会感到身体有些疲倦,这是正常的反应,说明身体正在调整和恢复。此时,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针灸在缓解焦虑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针灸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还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正受到焦虑的困扰,针灸疗法值得一试,但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