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进阶之构图的内涵与外延
摄影进阶之构图的内涵与外延
逻辑学中有“内涵”与“外延”之说。大致来看,内涵指对象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如摄影构图的内涵就是为得到图像美而形成的所有方法途径的总和;外延指具有该对象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即词项指代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摄影构图的外延就是造型中的形状、线条、色彩和影调等类别。接下来,我们就从构图的内涵与外延,谈谈摄影的美学特征。
一张好的照片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张力,关键在于主题能否引发共情、主体在画面中是否突出,点、线、面关系是否清晰明确。好的照片能够巧妙地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因为内容的深刻性需要具象的形式来传递,内容的突出性需要借助点、线、面进行视线上的引导,而具象的形式只有依托于深刻的内容才能得以升华,所以摄影既强调内容,又注重形式。
内在美——作为一门视觉造型艺术,摄影在基于一定主题内涵的传达表意下,尤为注重画面的视觉张力。丰富的形式表现手法只有恰到好处地彰显具备趣味性、深刻性的主题,才能够令照片的内在灵魂传递出来。
摄影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表意功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等摄影家将镜头对准人的活动,表达人在特定的环境、场景中有着怎样的瞬间,不再将重点放在构图的形式感上,而是注重内在的趣味性——某个独特的瞬间。就像布列松在《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论摄影》一书中谈到的:“我的兴趣,从来不在于摄影‘本身’,而是它所呈现的一种可能性——通过忘记自己来记录拍摄对象于若干分之一秒内的情绪和画面的形式之美,换句话说,就是画面唤起的几何结构的美感。”20世纪中期,街头摄影开始强调摄影者的主观表达,从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到森山大道,他们作品中的视觉感染力来自对目光所及之处的近距离拍摄,广角镜头近距离冲着街道上的人群捕捉,没有精致的光影,也没有教科书式的构图,只有极具张力的有趣的面孔。中国摄影师王庆松2003年的作品《跟我学》,用荒诞的手法拍摄,画面中人物位于正下方居中,仅占画面5%左右,其余部分全部被黑板占据,对比、夸张的构图手法突出了主题——“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幅作品在2008年创下中国单幅摄影作品的最贵拍卖纪录,虽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作品的价格与价值之间一定成正比,但这也足以证明摄影的内涵与价值往往是成正比的。
形式美——从构图的角度出发,摄影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中的规律却是有迹可循的。我们日常学习的构图法则无不是建立在展现美的基础之上,如黄金分割(三分法)构图,这种构图原则结合了人们日常的观看习惯,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能够产生和谐、稳定的视觉效果。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对角线、水平式、垂直式、斜线式、“S”形、三角形、曲线式、开放式、封闭式、均衡式等,这些构图法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将摄影与心理学、几何学加以整合,从美的角度出发,打造视觉上美的观感体验。
摄影在以二维平面展现三维立体空间的过程中展现了透视,透视中的远近关系为构图提供了更多表现形式。另外,构成摄影画面的点、线、面在表现方法上,能做到凸显点、强化线、留住面,恰到好处地将三者有机结合,便能充分体现出形式美感,在画面上形成“散整相间,疏密相济,横直相破,粗细相调,浓淡相衬”的格局。
综上所述,从摄影构图的内涵与外延来看,一幅有审美感染力的照片一定是兼具内在美与形式美的。
人间仙境 陈悦音 摄
点评:作者采用航拍视角,使远处的山脉和水面上的小岛之间形成了体积上的大小对比。画面富有节奏感,云雾将山脉半遮半掩,意境悠远。
快乐假日 徐丽华 摄
点评:作者采用低角度拍摄,使水面产生的倒影与人群之间形成上下呼应,增添了创意效果。观光脚踏车、身穿紫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天空翱翔的海鸥,三者一致的运动轨迹也令画面更加和谐。主题活泼、乐观、积极。
晨曦 张清 摄
点评:作者选择平拍视角结合大景深的运用,展现了壮美的日出景色。水平式构图形成了静谧的画风,远处飞翔的鸟儿在逆光的剪影下显得更加诗情画意。
比试 袁一帆 摄
点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突出表现主体,令观看者的目光停留在人物面部神情上,另一方面,慢门下的虚实效果能够凸显戏曲中的打斗场面,更利于展现动态。
爱在初春 赵德仁 摄
点评:作者采用九宫格的构图方法,使画面的趣味中心恰好出现在黄金分割点处。除此之外,鲜艳的明黄色、正红色服装与周围冷色调的路面、枯败的大树之间形成对比,使人物更加突出。
柿子上架 毛镇安 摄
点评:画面主题鲜明,氛围感十足,利用柿子本身鲜艳、亮丽的色彩突出了主体,结合逆光下的影调,形成了丰富的节奏。人物繁忙的身影高低错落,颇显生动。
女缫手 吴伟 摄
点评:作者采用小景深突出主体在画面中的地位,结合三分法构图将女缫手的位置巧妙安排在画面右侧。虚化的前景烘托环境氛围,同时起到了斜线式构图的用意,黑白处理显得点、线、面关系更加清晰明确。
看海 曾琬瑢 摄
点评:前景的人群背对镜头,一部分身体出现在画面外,形成开放式构图,引发观者联想。中景处的人物举着手机拍照,他们作为兴趣中心,与海面、天空之间形成了某种关联。逆光下,剪影弱化了人群的服装、表情,强调了光影的美。
冰上繁华 杨养军 摄
点评:水平式构图往往适合展现壮观的气势,作者采用拼接的方式尽可能再现冰面的全貌,呈现出丰富的画面元素。
自信的小帅哥 郭世平 摄
点评:街头摄影的魅力在于能够抓拍趣味性瞬间。画面中作为主体的小男孩神情自信且潇洒,一旁的小女孩表情动作自然,黑白色调突出了现实感。
丰年 马宏彩 摄
点评:作者采用低角度拍摄增加了画面趣味,将前景的玉米堆虚化,焦点对准门外劳作的人。构图层次丰富,色彩对比鲜明。一束光刚好洒在不远处的玉米堆上,点亮了黄色,使之更好地与红色的门、灯笼之间形成呼应。
奔月 黄小龙 摄
点评:作者选用远景景别,拍摄出颇具氛围感的画面。远处的月亮在鸟群映衬下若隐若现,带有一定的童话浪漫色彩。山川的脉络使水平方向上的线条呈现出律动感,加上冷暖光影的衬托,显得影调层次丰富,意境悠远。
盆景技能大比拼 孙永丹 摄
点评:航拍视角下,画面以垂直式构图形成了有序的节奏。光影的变化使地面上的元素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灵动又有趣。
庆新春 洪祥斌 摄
点评:拍摄角度巧妙,平视看空中表演的人物,俯视看下面的观众,完整地捕捉到观众的表情,深化主题。人物位置居中,突出醒目,画面主次分明,具有较好的形式美感。
月亮湾 宋德胜 摄
点评:俯拍在构图的设计上能够形成新颖视角。高角度俯拍下,结合光线拉出来的长长影子形成了斜线式构图。水面上船只划过的涟漪又增添了一分曲线之美。
羚羊谷之骨 周胜男 摄
点评:作者采用黑白调子对独特地貌进行拍摄,利用光影打造出线条的肌理感,质感突出。美中不足之处在于画面的点、线、面关系不够和谐,作者可尝试选择线条走势一致的角度进行拍摄。
本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 19期·12 版
文、点评: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