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编练湘军和稳定湖南的努力
曾国藩编练湘军和稳定湖南的努力
曾国藩编练湘军和稳定湖南的努力,是晚清时期湖南地方政治和军事改革的重要篇章。本文基于近代史学者龙盛运的《湘军史稿》,深入分析了曾国藩如何在清廷的团练政策框架下,另辟蹊径建立湘军,并在镇压农民起义、处理与地方官员关系等方面展现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清廷于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旨在通过团练来割断太平军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但曾国藩对这样的团练和团练大臣没有兴趣,决心另搞一套。他在上折中提出要在“省城立一大团,认真操练,就各县曾经训练之乡民,择其壮健而朴实者,招募来省,练一人收一人之益”,并指出绿营腐败不可用,“今欲改弦更张,总宜以练兵为要务。臣拟现在训练章程,宜参仿前明戚继光、近人傅鼐成法”。
曾国藩的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才识与魄力,也反映了湖南地主士人在镇压群众起义的战争中锻炼和发现了自己的才干与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曾国藩开始着手编练湘军,但这一过程面临诸多困难:
个人学识才干的局限:曾国藩虽一向关心经世之学,但对军事学既未深入讲求,更无实践经验可言。他虽然推崇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但对傅鼐的军事才能却有误判。
省内外斗争形势的严峻:外有太平军压境,内有风起云涌的群众斗争。曾国藩既要编练新军,又要应对内外威胁。
所处地位的尴尬:作为“帮同办理”的团练大臣,曾国藩在军事和行政事务上的权限受到限制,这导致他与省内大吏的矛盾日益尖锐。
湘军建军可以分为长沙和衡州两个阶段。在长沙阶段,曾国藩通过招募湘勇、整顿绿营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农民为勇,并用戚继光成法进行编练的军队。同时,他还通过识拔王錱、罗泽南、塔齐布等将才,进一步增强了湘军的实力。
在衡州阶段,曾国藩更加侧重于建军和“除暴”两大任务。他通过镇压群众武装斗争、建立县级武装、颁布街团章程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了湖南的地主阶级统治。同时,他也与湖南官府,特别是巡抚、提督和两司的矛盾日益尖锐。
曾国藩在建军和“除暴”两大任务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他不仅成功建立了湘军这支新型军队,还在镇压农民起义、处理与地方官员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努力为晚清时期湖南地方政治和军事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