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信奉神仙道教的李白,游仙诗也占相当高的比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信奉神仙道教的李白,游仙诗也占相当高的比重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I1OS6805564W6T.html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创作中蕴含着浓厚的道教色彩。从"酒仙"、"诗仙"到"谪仙",这些称号不仅体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更反映了他与道教文化的深厚渊源。本文将从李白的自我仙化意识和诗中山川自然的仙化两个维度,深入探讨道教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道教与李白游仙诗的自我仙化意识

李白游仙诗中的自我仙化意识

与魏晋时期借游仙以咏怀的诗歌不同,李白的游仙诗更关注自身是否能成仙以及如何修炼成仙等实际问题。由于他对神仙道教的浓厚兴趣,李白遍访名山,造炉炼丹,在求仙问道的过程中创作出充满自我仙化意识的游仙诗。

"谪仙"这一称号对李白影响深远。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称李白为"谪仙人",这一称号既契合了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也符合他慕道求仙的追求。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李白回忆起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的经历,可见他对这一称号的认可。

在李白的游仙诗中,"我即为仙人"的意识时常出现。他笔下的仙境仿佛故地重游,与神仙相见宛如老友重逢。例如,《古风》二十一中写道:"潇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展现了李白与赤松仙人的亲密关系。《怀仙歌》中则描绘了李白乘鹤过海,群仙热情相迎的场景。

道教与李白自我仙化意识

李白的自我仙化意识形成原因复杂,其中道教的影响最为重要。李白遗世独立、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是形成其游仙诗中自我仙化意识的内在根源。他追求自由,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这种性格与神仙世界随心所欲、飘然翱翔的特点高度契合。

道教在初唐时期的兴盛为李白的自我仙化意识提供了外部环境。唐朝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使得整个社会都受到道教影响。李白青年时代就开始游仙访道,若非当时道教大发展的社会环境,其诗作中独特的自我仙化意识便无从谈起。

道教与李白诗中山川自然的仙化

李白游仙诗中山川自然的仙化

李白一生酷爱名山,足迹遍布唐朝江河湖海。在诗歌中将自然山川仙化,是李白描画山水的一大特色。他常常在游山玩水时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山水与游仙在他的诗中完美融合。

李白游历之路始于蜀中。在《登峨眉山》中,他写道:"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峨眉山作为道教圣地,在李白笔下成为巴蜀地区首屈一指的仙山。

李白字太白,自视为太白金星转世,也将太白山看作自己的本命山。在《登太白峰》中,他写道:"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凌云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全诗都在表现诗人登上太白山时想象中的游仙之感。

西岳华山在李白笔下更是充满道教色彩。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他写道:"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济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生动描画了华山的雄奇俊丽和黄河的奔腾不羁。

道教与李白诗中山川自然仙化的形成

李白为何将笔下的山川频频仙化?这得益于道教"洞天福地"概念。道教认为修仙养道应该居于名山之中,这一观念在早期仙化思想中就有体现。道教的"洞天福地"多存在于名道居住且修炼过的名山大川,这些地方被视为后来道门中人修炼道行的理想场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