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婚礼的流程及婚礼的规矩
回族婚礼的流程及婚礼的规矩
回族婚礼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仪式和规矩体现了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从提亲到回门,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回族婚礼的完整流程及其独特规矩。
回族婚礼流程
1. 提亲
在新人达到适婚年龄时,双方商定结婚日期并通知亲朋好友。确定婚期后,家长会安排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男方还需询问女方家送陪亲人数,以便安排车辆迎接。订婚日期通常选在深秋或冬天,因为这个季节是农闲时节,也是收获后的季节,宴席上的饭菜也易于保存。
2. 添箱
婚期确定后,女方家会提前二至三天开始准备。这期间会进行“尔麦里”宰羊仪式,并炸制油香、馓子等食品招待宾客。女方家的亲戚、乡亲们会从各地赶来,带来钱物和礼品,为新娘准备嫁妆。
3. 开脸
结婚当天早晨,新娘需要进行“浣水”仪式,即洗大净。同时,还会请人“开脸”,即用细线绞掉脸上、额前的汗毛。
4. 上马装
新娘梳妆时,男方会送一套包括外衣、内衣、鞋袜和蒙头的绸巾或纱巾(均为红色)作为上马装。女方家接到上马装后,开始装扮新娘。
5. 送亲
男方会派出接亲队伍带车到女方家迎亲。女方送亲队伍通常包括阿訇、德高望重的人和新娘的亲近亲人。新娘由一位德淑贤惠的媳妇陪同,象征着将这种美德带到婆家。装扮好的新娘在送亲人陪同下,由乡亲簇拥上车。
6. 娶亲路上
有的地方,男方会在娶亲路上贴写有“花红盖之”或“喜”字的红纸片,包括沿路的大石头、大树和墙头等。接亲车快到男方家门口时,邻里、朋友、乡亲会故意将化装的公婆拉到车前,用绳子系住车头,像赶牛一样让公婆往前拉,称为“往家里拉扯媳妇”。
7. 下马洋
接亲车到达门口时,新郎需跑步迎上去,向送亲人说“色俩目”,并围着接亲车跑一圈。之后,男方会给拉新娘车上坐的人送“下马洋”(下车钱),新娘及送亲人才能下车进门。
8. 挂门帘
新娘的弟弟会拿上准备好的门帘,待男方给了搭门帘礼金后才挂上门帘。新娘由伴娘和嫂嫂搀扶进入洞房,新郎才能开始揭去盖头。陪嫁物和箱子也要抬进院子放在指定位置。
9. 迎亲
男方迎亲的人和乡亲们会站成一排,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摆干果盘,门上贴喜字和对联,等待送亲人到来。双方要相互道“色俩目”,论资排辈,然后谦让才能入大门。如果一方不谦让,抢先进门,就是失礼。
10. 念尼卡哈
新娘进入洞房后,男方会请阿訇为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祝福新婚夫妇。
11. 入宴席
念“尼卡哈”后,男方会安排宾客入宴席。回族宴席一般有十五盘菜,主要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制成的炒菜、丸子和凉拌佳肴以及鱼类佳肴等,称为“十五月儿圆”。每桌十人,不待酒,以茶为主,严禁吸烟。每桌旁边会有一位年轻人为宾客添饭加菜上汤。
12. 吃茶
送亲的客人在宴席后,男方的兄弟、亲戚、乡亲还会宴请他们,再安排喝茶休息。路途远的客人还会安排住宿,回族称此为“吃茶”。
13. 耍公婆
送亲的客人去“吃茶”时,有些地方会举行耍公婆仪式。众乡亲会将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院子里外转圈,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14. 摆针线
一些地方,送亲的客人去“吃茶”回来时,还会举行摆针线仪式。新娘会把当姑娘时在家做的衣帽、刺绣的枕套、荷包、鞋垫和男方家送的礼物、首饰等物品陈列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还会选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新娘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现在这一习俗已逐渐消失。
15. 吃启脚
也就是男方家安排的退客宴席,回族称“吃启脚”。过去娶亲没有汽车,都是由“脚户”赶着马、骡子、毛驴等娶亲、回亲。婚宴结束后,最后再吃一次宴席,由“脚户”启程送送亲的人,简称“吃启脚”。宴席还要比入宴席时的佳肴更丰盛。
16. 耍新娘
在结婚当晚,亲朋好友、邻居等年轻人会成群结伙到新房,有的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有的唱宴席曲和舞蹈等,也有的让新娘擀长面,姐夫姐姐可制造各种障碍,看新娘的尴尬。然后吃长寿面。大家不分老少,欢乐一番,尽兴而散。
17. 入洞房
众人离去后,有陪亲的为新人铺床,安顿新郎新娘休息。
18. 婚后浴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会准备好热水,放在门口,让新郎新娘拿去沐浴,也称“浣水”。
19. 认门
新郎新娘起床沐浴后,新娘梳妆打扮,戴上白帽或盖头,名曰“收发”或曰“上头”,表示已成婚。继而由新郎家的至亲妇女陪同,向公婆及长辈们施礼问安说“色俩目”,认婆家大小。认大小时,新娘要按辈分长长叫一声,长辈们要响亮的答一声,然后给新娘“红包”以表心意。有的地方,新娘在长辈妇女们的陪同下,逐户拜访,分辈分,认大小,名曰“认门”或曰“拜亲”,所到之家都要给新娘赠送“红包”。
20. 回门
婚礼后的第三天(有的地方为七天、十天等),新郎、新娘会带上礼品,一般由新郎的母亲陪同去看望新娘的父及亲属,称“回门”。
回族婚礼上的特殊规矩
1. 不能“拜”
回族信奉的是真主,他们只拜真主,不会拜天不拜地,也不会拜亲朋好友,同时连父母都不能拜。如果他们真的要感谢的话,就用伊斯兰教的语言向现场的来宾以及他们的父母说上感谢即可。
2. 不能出现“酒”
回族的婚礼当中呢,不能出现“酒”这个字,同时也不能出现“酒”的谐音,如果知道“酒”,或者出现“酒”的谐音,这是对回族的一个不尊重。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祝福的语言,比如说天长地久,说到这个久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开在婚礼现场去说,尽量就不要说到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其他的祝福词来代替。
3. 阿訇发言
回族的婚礼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主家会找到一个当地的代表-阿訇在婚礼现场的讲话,讲话的意义,就是需要告诉真主家里面有喜事了,望真主保佑亲人平安。还有一些祝福的话,当然这些话是要用伊斯兰教的语言来说。在最后新人也要用伊斯兰教语言说出我愿意之类意思的话。在这个环节跟基督教堂婚礼有点类似。等阿訇主持的仪式结束之后,才能正式开启婚礼大典。
4. 新郎不允许单膝点地求婚
在西式婚礼当中,我们知道有一个环节叫交接仪式。在交接仪式的过程当中,新郎要单膝点地把手捧花献给美丽的新娘。但是在回族婚礼当中呢,可以有交接仪式,可以有父亲交接,但是不允许新郎单膝点地向新娘求婚。回族人不拜天不拜地也不拜所有的人,他们只拜自己的真主,相当于单膝点地的那一刻,也算是一种祭拜,所以说这也是回族婚礼当中也是一个比较忌讳的。
5. 不允许有“鞭炮”
此外回族人的婚礼当中呢,是不允许有鞭炮的,那我们再主持一些汉族的传统婚礼,当中会遇到很多良辰吉时已到,鸣炮奏乐这些词汇在回族婚礼当中是不要出现的,坚决不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