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帕金森患者如何减轻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做好这几点!
健康科普丨帕金森患者如何减轻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做好这几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虽然西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手段,但长期用药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用药、饮食管理、日常锻炼等方式减轻西药副作用,同时探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使得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失衡。
临床上,帕金森病有诸多典型症状。患者常出现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呈现 “搓丸样” 动作,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肢体僵硬也是突出表现,肌肉变得紧绷,活动关节时阻力增大,仿佛肢体被 “冻住”,影响日常行动;运动迟缓同样常见,患者动作缓慢,如穿衣、系扣、刷牙等精细动作完成困难,行走时步伐变小、变慢,呈现 “慌张步态”。此外,还可能伴有姿势平衡障碍、面部表情减少、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非运动症状,像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嗅觉减退等也不少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大部分患者都是长期服用西药治疗,我们都知道,西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何降低西药对身体的伤害尤为重要:
首先是遵循医嘱服药。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时间来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不规范用药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加重药物副作用。例如,左旋多巴若服药间隔过短,易引发异动症;而漏服又会导致症状波动加剧。
合理饮食搭配很关键。部分药物与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像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时,应避免在饭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等,建议在服药后 1 - 2 小时再进食高蛋白餐,以防药物吸收受影响,降低疗效的同时也可能间接加重身体负担。
注重日常锻炼。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辅助减轻药物副作用。患者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既有助于缓解肢体僵硬,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效率,减少药物残留带来的不良反应。
最后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帕金森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中药在帕金森治疗方面展现出诸多优势。一方面,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帕金森病不只是脑部的病变,而是与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失调紧密相关。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辨证,为患者量身定制药方,调理全身机能,从根源上改善病情,而非仅仅着眼于缓解表面症状。
中药多为天然草药,毒副作用相对西药较小,能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像一些具有平肝熄风、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功效的草药组合,可有效缓解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强直症状,且长期服用不易引发如西药那般的运动并发症。
本文原文来自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