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求生!剥离肉禽与食品业务后,新希望能否翻身?
断臂求生!剥离肉禽与食品业务后,新希望能否翻身?
4月29日晚间,新希望(000876.SZ)发布2023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2023年,新希望各项业务经营规模持续增长,实现同比明显减亏。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17.03亿元,同比增加1.96亿元,增幅为0.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加17.09亿元,减亏幅度达到117.07%。经过2023年末出售禽和食品产业股份实现扭亏,新希望显示出了在行业周期底部的发展韧劲。
值得一提的是,虽食品和禽产业已于2023年底出表,但报告期内,新希望白羽肉禽业务营收194.15亿元,同比增长12.67亿元,增幅为6.98%。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4亿元,同比增长10.05%。
断臂求生,回血42亿!新希望剥离肉禽与食品业务
3月30日,新希望发布公告称拟对白羽肉禽业务引入战略合作方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牧集团”)。中牧集团拟通过现金收购方式取得公司旗下禽产业链运营主体山东中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食品”)的51%股权,并成为中新食品的控股股东。截至3月29日,公司与中牧集团已完成中新食品的工商变更。根据新希望2023年12月16日的公告可知,该笔交易价格合计27亿元。
除转让禽产业外,新希望同时也将食品深加工进行了转让,其与海南晟宸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持有的德阳食品67%的股权转让,转让价格15亿元。2023年的年报显示,新希望处置中新食品、德阳食品在合并层面产生的投资收益分别为369536.65万元、150309.29万元。通过剥离肉禽与食品业务,新希望成功回血近42亿元!
遗憾落幕!今后各大上市禽企榜单上将再难见新希望身影!
2023年,新希望白羽肉禽业务营收194.15亿元,尽管禽产业收入同比增长12.67亿元,新希望也表示白羽肉禽是重要的产业,但是过去几年因为猪周期波动,新希望对其投入有限,公司把资源向白羽肉禽倾斜有难度,进而造成这块业务的扩表能力受到限制。事实上,近三年,新希望在家禽业务板块营收上,一直牢牢占据上市禽企排行榜第二的位置(见表1)。
表1 上市禽企家禽业务近三年营收情况(亿元)
注:数据来自于各企业年报
根据2023年半年报,新希望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饲料、白羽肉禽、养猪、食品四大业务。经历了2023年底核心产业结构的调整,剥离肉禽与食品业务后,新希望在年报中也公布了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将集中资源于“饲料+养猪”两大核心主业。此外,年报中还提到,新希望过往在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仍将在新的合资运营主体下继续发挥作用,与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参股投资收益。只是,今后在各大上市禽企榜单上将再难见新希望身影了!
押注养猪,新希望能否翻身?
2018年,新希望的资产是479.4亿元,经过几年扩张后,截至2024年一季度,新希望资产总额已经疯狂增加到1267.87亿元,资产总量增长近800亿元。激进扩张也为新希望留下了较大的“后遗症”——资金压力逐年增大, 2018年新希望的负债率只有42.98%,而2024年一季度已大幅增加至74.03%。
2022年和2023年,猪价持续低迷,新希望继续深陷亏损深渊,其猪产业经营亏损分别达14.61亿元和15.44亿元。而据新发布的一季度报,2024年一季度新希望养猪业务亏损已达28亿元左右。持续亏损必然会加大新希望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新希望的账面资金只有110亿元左右,难以覆盖其350亿元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在此背景下,新希望拿出了一套求生组合拳:一边计划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一边售卖资产回血。
新希望不断剥离业务,保住养猪产业,也许有一天,会迎来牧原式的爆发。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豪赌”!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禽业导刊,作者: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