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1元钱!新能源车"超时占位费"引争议
1分钟1元钱!新能源车"超时占位费"引争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车企建设的充电站开始收取"超时占位费",通常为每分钟一元,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然而,这一做法引发了车主们的广泛争议。
案例:景区充电被收"超时占位费"
近日,山东济南的张女士在一家主题乐园游玩时,她的车在停车场的充电桩充电后,被运营方按照每分钟一元钱的标准收取了"超时占位费"。张女士最终缴纳充电费40.72元、服务费11.8元、占位费46元、停车费8元。
张女士表示,车主在景区充电的目的是要去里面游玩,不可能进入景区后,在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出来拔电,而且景区验票后无法再次进出。同时,她还质疑运营方的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多款充电站App"占位费"提示模糊
记者走访注意到,多数充电桩上只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充电操作指南,并没有公示"占位费"的收取标准。车主何先生称,在未提醒的情况下,他曾遇到过一小时被收取30元超时"占位费"的情况。
记者随机下载了多款用户使用较多的充电站App,注意到相关收费提示都不够醒目。有的充电收费提示仅用灰色的小一号字体呈现,且各家收费标准不一,有的显示超时"占位费"封顶100元,有的则上不封顶。
业内人士:企业方自行监督提醒
一位上海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刘先生透露,目前"超时占位费"的收费标准并无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尚未设立相应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或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监督充电桩收费。如果没有相关规则,企业方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监督和提醒,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专家:加强提示是运营方的义务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虽然"占位费"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但行业监管应强调收费要更加公开透明,加强提示应是运营方的义务。运营方应向消费者做出非常明确的提醒,合理的"占位费"标准应伴随更加友好的提醒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亮指出,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均应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企业更好地设定相关收费标准,履行收费公示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