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开采筛分处置技术及陈腐垃圾资源化利用
填埋场开采筛分处置技术及陈腐垃圾资源化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填埋场治理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填埋场开采筛分处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彻底的治理方式,通过前置预处理、多维度精细筛分和多途径资源化利用三个核心环节,实现了对填埋场垃圾的全面、高效治理。
1.快速高效前置预处理技术
前置预处理确保了垃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筛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采用“好氧稳定化处理+开挖筛分”的方式进行治理。填埋垃圾开挖前先进行好氧稳定化处理,将垃圾堆体内厌氧环境变成好氧环境,通过以好氧为主的生物反应、生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使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快速降解并达到稳定状态,同时通过好氧也排除了垃圾堆体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
2.多维度精细高效筛分
我国陈腐垃圾普遍具有物料组分复杂、湿黏团聚、分散性低的特点,传统的筛分设备适用性差,筛分过程易堵孔、分离精度低,筛分质量差,极大地影响筛分产物后续消纳利用。针对陈腐垃圾特性,进行筛分设备的针对性改进优化及创新设计,提升筛分性能,通过多级分选降低单次分选负荷,提升分选效率,解决物料团聚裹挟、分离精度差的问题,提高轻质物和腐殖土纯净度,降低含渣量,是实现筛分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填埋场陈腐垃圾筛分工艺流程图
首先将挖掘的垃圾运送至筛分设备处,通过匀料机进入预筛分机进行预筛分,预筛分后的筛下物进入传送皮带进行人工分选,将部分垃圾分类拣出。人工分选后的垃圾再通过磁选机、滚筒式筛分、风选系统等六级高效综合分离,得到腐殖土、骨料、金属、轻物质等。
筛分处理项目现场图
3.多途径资源化利用
多途径资源化利用将筛分出的各类物质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陈腐垃圾一般包含腐殖土、骨料、金属、轻物质等成分,腐殖土是陈腐垃圾的主要成分,可占垃圾总量的 50% 以上,腐殖土中富含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为土壤提供养分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基质,开发绿色、低成本的腐殖土无害化改良药剂和技术工艺,探索其在园林绿化、山体修复、草坪种植等方面的基质化利用技术,实现草炭、土壤等自然资源替代是腐殖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
垃圾中骨料有效分离后则以市政填方、道路路基、建筑材料等方式进行利用,金属可回收进行二次加工。轻质物具有较高的热值,进入垃圾焚烧厂处理不仅消除潜在污染,同时通过发电的形式回收大量能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通过筛分试验,发现特别是在中龄期的填埋场中,因垃圾场的降解程度不高,轻质可燃物垃圾含量相对较多,这部分如何处理也决定了垃圾填埋场的综合利用方向。轻质可燃物热值高于生活垃圾。轻质可燃物经过破碎、干燥及成型等工艺也可制成垃圾衍生燃料。
资源化利用方向图
结 语
填埋场开采筛分处置技术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通过腾出可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