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与日神:尼采论希腊悲剧精神
酒神与日神:尼采论希腊悲剧精神
尼采是一位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哲学家和对文学艺术有极深研究的美学家。他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酒神与日神"理论,不仅揭示了希腊悲剧艺术的本质,也为后世提供了理解艺术与人生关系的重要视角。
日神与酒神的来源
在古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是光明、青春、音乐和诗歌的守护神,象征着秩序与和谐。尼采赋予日神以象征性概念,认为其代表了人类赋予世界和人生美丽外观的精神本能。
酒神狄奥尼索斯则象征着原始生命力的激情奔涌。他掌管农事,传播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酒神崇拜与古代狂欢仪式密切相关,参与者在极度迷狂中,通过撕碎人或动物、饮血食肉等方式,试图与神合为一体。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文化内涵
尼采将日神和酒神作为宇宙的两种原始力量和人类的两种本能,赋予它们以普遍的文化意味。他用"梦"和"醉"来比喻日神和酒神的两种力量:
- 日神精神体现为"梦":自然界迫使人产生幻觉,使人在审视自己梦幻世界的美丽外形时产生一种恬静而深沉的快乐。这种精神使人更加和谐,限制与哲学的冷静。
- 酒神精神体现为"醉":自然界迫使人产生情感放纵。人类受狄奥尼索斯精神的鼓舞,自由发泄原始本能,沉溺在狂欢、酣睡、舞蹈之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藩篱都被打破,人类与自然合为一体,沉入神秘的原始一致中,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
日神的梦和酒神的醉虽然彼此对立,但可以统一。在日神梦幻的世界里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在酒神沉醉的世界里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这两种力量从大自然中生发出来,是艺术发展的深层动力。
尼采认为,希腊文化发展自始至终贯穿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当日神精神占上风时,产生了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叙述文学;当酒神精神占上风时,以音乐为特征的无形艺术则取得统治地位。而当二者在更高层次上获得统一后,悲剧就产生了。
叔本华对尼采的影响
尼采的两种冲动的划分其实是对叔本华提出表象和意志两部分划分的赞同。叔本华提出世界是由意志与表象构成,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和生命,而世界的一切客体都是表象,是意志的外化和表现。而生命意志即一种盲目的、无休止的欲求和冲动,由于欲求无尽,永不可满足,因而人生历程必然充满了痛苦,尼采没有全盘接纳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而是用“快乐的科学”所代替,尼采并不否认人生的苦难,认为生活本身是可怕的,无法说明的和富有悲剧性的,希腊人早就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他们认识到并且感到生存的悲剧,但是他们并不屈服于悲观主义,而是借助艺术的手段使世界和人变为审美对象,这苦难可以在酒神和日神的统一中升华为艺术,使人在生命的悲剧中获得美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尼采不是全部继承叔本华的理论,而是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理论。
在《悲剧的诞生》中的日神与酒神是两个具体而鲜明的形象,梦与醉确实是切合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两种心灵状态,尼采紧紧抓住这二者展开他的美学思想,别具一格、富有诗意、让人难以释怀。
参考文献
- 尼采.悲剧的诞生.[德]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 1986.
-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史.十九世纪美.上海文艺出版社.
- 马丁·海德格尔.尼采十讲.苏隆译.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 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
- [德]萨弗兰斯基著.尼采思想传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郜元宝编.尼采在中国.上海三联书店, 2001.
- [德]周国平译.尼采《偶像的黄昏》.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