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这些暴雷房企正在陆续“复活”
2025,这些暴雷房企正在陆续“复活”
新年伊始,不少暴雷房企也陆续传出了好消息。在过去3年,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行业规模从18万亿骤降至9万亿,房价也近乎腰斩,超40家百强房企陆续爆雷。
而如今,深陷泥潭的一大批暴雷房企都在努力复活,部分房企在债务重组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远洋集团
2月4日,远洋集团宣布,根据英格兰法院作出的判决,英国重组计划已获批准。
公告显示,远洋集团寻求批准英国重组计划的申请于2025年1月15日至20日期间进行聆讯,英格兰法院保留判决。
根据英格兰法院于2025年2月3日(伦敦时间)作出的判决,英国重组计划已获批准。
远洋集团将适时另行刊发公告,以知会股东、本公司证券持有人及公司其他投资者有关重组的任何重大发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重组计划生效日期、香港协议安排生效日期及重组生效日期(各自定义见有关英国重组计划的解释性声明)的发生。
根据此前的重组方案,持有约56亿美元的境外债权人被分为ABCD四组进行投票。A组100%的债权人,C组81.5%的债权人投赞成票,B组和D组的赞成票比例分别为47.7%和34.9%。按照约定,A组接受香港法律管辖,BCD三组接受英国法律管辖。
与其他房企债务重组中,所有组别都需要拿到75%赞成票才得以通过不同,英国2020年6月生效的一份法案(后文详述)给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在不是所有债权人组别达到75%赞成的情况下,如满足一定条件,法官可强制裁决债务重组方案通过——这对远洋集团有利。
由于B组和D组未能获得最低75%赞成票,触发了强制裁定条款。远洋集团境外债务重组方案送交英国法庭进行裁决,最终获得通过。
融创中国
融创中国1月21日发布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
这也意味着,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正式成为行业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
本次重组的亮点在于方案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债权人提供了四种选项:
现金回购:以8亿元现金撬动44亿元债务,直接削减36亿元债务,堪称“杠杆艺术”的经典操作。
股票及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预计接纳债券本金约30亿元,以未来的资本收益博取债权人的信任。
以资抵债:将41亿元的债务以资产形式抵销,既盘活了资源,也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流压力。
全额长展期:通过时间换空间,给企业喘息的机会。
短短50天内,融创以精准高效的操作完成了这场复杂的重组战,成为行业的“新玩法样本”。某分析人士称:“融创的重组方案不仅创新性十足,还体现了多方利益平衡,对行业有极强的示范意义。”
碧桂园
1月9日晚间,碧桂园(02007.HK)发布公告披露其境外债重组进展,以及业务发展的最新状况。
公告称,碧桂园已与由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并表示,重组提案旨在成功落实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
公告称,倘若能够落实,重组提案将使碧桂园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最多减少债务116亿美元。此亦包括将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目标是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低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公告还披露,碧桂园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将未偿还本金总额11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贷款转换为公司或附属公司的股份,具体条款有待协定。
此进展标志着碧桂园在成功落实重组方面的重要里程碑,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有望打赢复活赛。
除了上述房企之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回暖,其实其他房企也在积极自救,并已取得重要进展。
像富力地产、华夏幸福、花样年、中国奥园等企业基本已完成了境内和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或展期。龙光集团、时代中国也已基本完成境内债券的展期。而禹洲集团、中梁控股、当代置业、绿地控股同样完成了境外债的重组或展期。
不过,债务重组完成只是走出债务危机的第一步,房企仍需要充分改善经营基本面。为了这个“基本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化解行业暴雷带来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