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大熊猫保护开启新篇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大熊猫保护开启新篇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近日宣布,将与西班牙马德里动物园、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开展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并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协会正与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就新一轮合作进行磋商。
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将重点聚焦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大熊猫栖息地和野外种群保护,提升调查监测能力,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此外,合作还将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保护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好感情。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保护合作研究,成功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41胎68仔,在大熊猫野外保护、繁殖育幼、疫病防控、疾病救治、技术交流和公众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联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大熊猫保护科研平台。研究中心的两大组成机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紧密合作,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圈养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728只,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现有野生大熊猫约1340只,伞护着川金丝猴、雪豹、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
尽管大熊猫受威胁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但在当前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状况下,其生存状况仍需持续关注。下一步合作将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繁殖和野外生存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人类社会发展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的关系。同时,双方还将致力于研发更先进的监测和保护技术,扩大保护人才队伍,完善保护学科建设。
通过持续深化大熊猫保护合作,将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水平,更好地传播我国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中外人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