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新突破,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新突破,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5A06DZR00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昆明县域企业正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积极拓展业务版图,构建特色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的引领,昆明县域企业正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昆明经济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掌上春城推出“一路向‘新’ 发展提‘质’”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昆明县区相关领域拓展特色新质生产力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科技赋能干细胞产业链科研成果转化

10条标准化、智能化药品生产线,20余名硕博人员,200平方米无人值守全自动5G生物样本库,800平方米细胞专业科学馆……走进奥辰生物智能化细胞制备中心,仿佛令人置身于科幻电影的场景,而贯穿整个实验室流程的“主角”,就是当前国内外医学热点“干细胞”。近年来,干细胞技术逐渐映入大众眼帘,为许多重疾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工具。

“我们在传统干细胞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迭代,自主研发出新型多能干细胞并申请专利,后续在多个新老适应症上进行摸索,发现奥辰高活性干细胞与传统干细胞相比体现出其强大的生物学效力,是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的候选者。”奥辰生物(云南)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何洁表示,干细胞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公司一部分技术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

在推动科研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过程中,奥辰生物第一个管线药物“基于3D微载体工艺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与开发”,已于今年上半年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据了解,这也是国内首个3D工艺制备下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

奥辰生物(云南)有限公司自2002年起从事细胞生物技术研发,为国内最早一批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团队。“公司2023 年入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国家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 GMP 技术平台,2024 年建设‘国家药监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细胞产品质量评价西南分中心’,开展西南区域细胞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同时还与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澳门镜湖医院等三甲医院达成合作,进一步推动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何洁认为,通过与多平台的战略合作,实现了公司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自新质生产力被提出之后,各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技术并推动产业革命发展,医疗健康行业也不例外。何洁预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推动了医疗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地位与价值将不断提升,干细胞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目前,奥辰生物智能化细胞制备中心各项功能布局已初见雏形,整个细胞制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亦将引领行业迈向“智造”时代。

“原来,国内采取的是实验室人工培养制备,存在操作人员失误、人力污染的风险,同时存在人工培养效率低下、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需求、细胞培养高级劳务人力成本高强度大等行业痛点。”何洁介绍,在奥辰生物智能化细胞制备中心,制备细胞是在密闭全自动人工智能观测环境下完成的,减少了人为因素操作的不确定性,保证了质量,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同时,细胞专业科学馆可面向公众进行细胞知识的公共健康教育与科普,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精尖的生物医药人才。

今年,奥辰生物(云南)有限公司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立专科细胞治疗中心,将充分利用20余年的科研成果,聚焦于老年医学、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症、肝脏疾病及卵巢功能早衰等疾病,共同推动医学人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型“超级充电宝”引领国际储能新风尚

今年9月29日,一辆货车满载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铝基铅炭储能电池及先进的户用“储能逆控一体机”,缓缓驶向遥远的乌兹别克斯坦……这标志着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了又一次有力证明,其首批户用储能产品正沿着“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稳步拓展着业务版图。此次成功部署,不仅彰显了昆明理工恒达科技在储能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与创新实力,更将我国首创的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推向了国际舞台的前沿。

“作为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昆工科技深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针对我国西部区域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配套储能需求,在宁夏银川精心打造了一座专注于大容量、高安全性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的生产基地。”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朱承亮介绍,该基地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广泛覆盖宁夏及其周边多个省份,更具备远销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力与潜力。

这种新型储能电池从外观上看和常见的锂电池差异不大,但是内部却“大有乾坤”。据朱承亮介绍,铝基铅炭电池因其化学属性本身就非常稳定,不会发生爆炸和燃烧,具有高安全、大容量、长时间储能优势。此外,公司还对电池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测试,确保每一块电池都能达到高标准的安全要求。他补充,这款安全的电池因为其自身化学成分的关系,暂时无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很强的动力输出,但是,该储能电池可以广泛用于光伏储能充电站,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在工厂、大数据中心、商场等大型用电场所,因为充放电的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这种新型储能设备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使用大容量的储能电池来稳定电力供应,可以在电力需求不稳定或者电价波动较大的地区,可以帮助用户利用峰谷电价来降低用电成本,还可以用于应对临时断电、停电等情况,为家庭、医院等提供应急电力保障。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建有国家及省部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吸引了大量高端创新人才的加入,凭借这些优势,昆工科技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昆明理工恒达科技不断推出符合市场的高品质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灵活运用创新的业务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高安全、长时储、优效能的储能解决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企业创新的“加速器”孕育生物医药新希望

走进云南苏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近4000平方米的实验室,空气中隐约飘散着消毒水与化学试剂交织的独特芬芳,研究人员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投身于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这是科研战场上独有的韵味,也是智慧与探索的碰撞。实验室内部布局科学,精心划分为多个功能区,从物质基础研究到作用机理的深度研究,再到严谨的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估,每一步流程都如行云流水,高效且有序。

“今年5月,公司获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此番资质认定覆盖了食品检验检测的多项领域,具体包括食品添加剂、污染物限量、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115个关键项目。”云南苏理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婷介绍,尤其在茶叶类食品的检验上,公司已具备了全方位的检测能力。

2021年,在高新区的支持下,王小婷创立苏理高新,始终聚焦于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领域,倾力打造专业卓越的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药物研发支撑,同时也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带来了专业的检验检测服务,和中药现代化的研发服务。依托这一平台,昆明高新区乃至整个云南省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得以构建更为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显著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3年9月,云南大学与昆明苏理高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南省首家抗耐药性菌株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中心的成立旨在攻克当前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能够研发出更加高效、新颖的抗生素,以应对耐药菌带来的严峻挑战。”王小婷介绍,该研发中心集分子生物学、药物筛选、动物实验、先导化合物优化、工艺优化及分析测试六大平台于一体,不仅填补了云南省在抗耐药性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更为培养耐药性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提升云南省创新药研发能力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为高校、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服务支持。

对于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王小婷有着独到见解:“外包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模式,它属于技术外包的范畴。”公司凭借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设备设施,成为企业创新研发的坚实后盾,迄今为止,已成功完成了613个科研项目,堪称企业创新的“加速器”。

近年来,昆明苏理高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推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同时,也将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为更多药品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昆明苏理高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与发展,不仅为云南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更为该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展与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宗旨,深入开展产业蓄势提能、招引质效提振、创新驱动提级、营商环境提升等八个行动,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之力,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新兴产业已成为园区新一轮发展的“脊梁”;坚持“延链配套、集群发展”思路,紧扣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补“链点”、强“链条”、稳“链主”,引入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创新平台,政校企协作共建昆明闻泰数字产业学院,区内聚集了全省80%的信息产业知名企业;坚持外引内培“两手抓”,2023年新签约扬子江药业、星达铜业等项目28个,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三类500强”项目1个,引进产业到位资金123.05亿元。

本文原文来自昆明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