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金融“新”故事
讲好金融“新”故事
在暖城鄂尔多斯,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今年以来,鄂尔多斯金融监管分局立足区域战略规划和资源禀赋,扎实推进“一体两翼”金融体系建设,助力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驶入“快车道”。
助推传统能源“向新突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工业园区的宝丰煤基煤制烯烃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该项目采用绿氢与煤化工耦合,是全球最大煤制烯烃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华山介绍。
宝丰煤基煤制烯烃项目总投资673亿元,以煤替代石油、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建设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厂,规划年产1325万吨甲醇、500万吨烯烃、250万吨聚乙烯、250万吨聚丙烯,甲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以上、烯烃占全国总产量的9%以上。其中用绿氢替代煤炭、石油生产117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色烯烃,是全球率先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规模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开辟了能源化工领域碳中和科学发展路径。据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纳税超60亿元,解决社会就业1万余人,为繁荣地方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入新动能。
“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项目本身成本优势明显,由兴业银行鄂尔多斯分行牵头,联合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专业的业务经营能力,迅速组建银团贷款,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全面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项目整体进度已超85%,预计可按期投产。”韩华山说。截至目前,辖内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已为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合计授信75亿元。
为了更好地支持传统能源转型升级,鄂尔多斯金融监管分局坚持绿色金融与低碳转型同步发力,通过政策引领、监管指导、调研走访、政金企对接、白名单推送等多种方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促进多层次、差异化、可持续的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支持清洁能源产业融资余额542.01亿元,其中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融资余额281.25亿元,助力鄂尔多斯构筑煤制油气、煤制甲醇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发展水平整体走在全国前列。
支撑市场主体“向绿而行”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边缘地带,一匹占地130多万平方米、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蓝色“骏马”飞驰在沙海中,这是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骏马电站”。从空中俯瞰,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随着沙漠的走势绵延起伏,宛如阵阵波涛,在这里,一座光伏电站就能绿化一片沙漠,富裕一方乡民。
“风起明沙到处流,沙压房子人搬走,沙蓬窝窝沙葱菜,养活一代又一代”。这样的民谣曾广泛流传于库布齐沙漠,诉说着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如今的库布齐沙漠,已经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据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总经理张利华介绍,“骏马电站”采用“林光互补”模式。“电站在光伏阵列间种植紫穗槐、黄芪等经济林,在光伏板下种植沙生灌草植物,既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光伏阵列间地面免遭风沙侵蚀,又可以修复生态,避免‘沙进人退’。”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基础上,光伏场区着力实施“光伏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农林种植+观光旅游”等多级支撑的“沙漠经济先导区”建设,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前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仍在扩建中,基地建成后,以风光火储一体化方式外送电力至京津地区,预计每年可达约400亿千瓦时,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787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163万吨。
由于光伏发电领域属于审慎介入类行业,农业银行达拉特旗支行在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初始对接时,面临着信贷资金需求时限紧、项目审批难度大、企业资金成本要求高等问题。经该支行与上级行积极争取、反复沟通汇报,最终为“骏马电站”审批授信金额10亿元,贷款期限15年,采用纯信用方式,执行5年期以上基础利率。农业银行达拉特旗支行办公室主任赵懿说:“整个贷款过程仅历时38天,经支行至自治区分行三级行共31个环节审查审批,最终实现发放。该笔贷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笔光伏发电领域贷款,是内蒙古自治区首笔绿色能源贷款,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银行审批效率最高的贷款。”截至2024年7月末,农业银行达拉特旗支行已为达拉特旗地区7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审批授信金额达75.22亿元。
经统计,目前鄂尔多斯辖内银行机构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授信超过690亿元,保险机构推出的财产一切险、公众责任保险、机器损坏险、建工团意险等为风电光伏项目提供的风险保障达151亿元。在金融资源的有效支撑下,鄂尔多斯正在库布齐沙漠北缘、黄河以南陆续构筑起一条东西长达400公里、平均宽度5公里的“光伏长城”,能容纳1亿千瓦装机容量,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生态治沙900万亩。这种新型生产模式正在为当地带来新的无限生机。
农业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工作人员实地察看达拉特旗“骏马电站”光伏板阵列。张沐凡/摄
推动数字金融“向智而变”
“以前我们上保险以牛耳标识别或照侧身照投保时,耳标容易脱落,肉牛花纹不明显后期理赔比对慢还有误差,同时我们的牛是散养,性子野,照相时不好配合。中原农险现在用的这个牛脸识别方式让我们入保险时更省事,验标也很快,理赔时来了也是现场扫牛脸比对,我们当时就能得到结果。”在中原农险鄂尔多斯市中心支公司投保肉牛养殖保险的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布连图村养殖户杨永永说。
目前,中原农险鄂尔多斯市中心支公司依托I农险APP、无人机、天气风险管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深耕伊金霍洛旗承保区农险承保数据,在养殖险承保区域针对每头肉牛独立运用“牛脸识别”技术实现精准承保理赔,为政策性肉牛提供风险保障达5047万元。
为了加大产业的科创水平,鄂尔多斯金融监管分局紧密围绕深入贯彻自治区“科技兴蒙”战略,聚焦实施鄂尔多斯科技“突围”工程,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探索金融与科技双向融合新模式,畅通地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共赢发展。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需求“量体裁衣”,构建科创企业全周期、全方位、全链条精准滴灌融资服务新模式,用好用足利率优惠、尽职免责等科技金融“政策包”和“工具箱”,支持两家银行设立科技支行、10余家银行推出“科技贷”“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等15款科创贷,保险机构创新推出“人才科研险”“科技成果转化险”等四类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