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焕发年轻态?景德镇市长谈年轻人为何爱上“玩泥巴”
千年瓷都焕发年轻态?景德镇市长谈年轻人为何爱上“玩泥巴”
千年瓷都景德镇近年来凭借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2023年,景德镇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5%。春节期间,更是累计接待游客393.14万人次,同比增长74.66%。这座承载千年陶瓷文化的城市,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胡雪梅
文旅"出圈"背后的秘诀
2023年,景德镇文旅市场持续火爆。中国陶瓷博物馆内的"无语菩萨"成为网红打卡点,以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为蓝本打造的"岁岁鸭"广受年轻人青睐。这些现象级IP的走红,折射出景德镇文旅发展的蓬勃生机。
景德镇市依托千年陶瓷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近年来,该市不断打造陶瓷文化IP,培育了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等特色商圈。其中,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涵盖了文化体验、研学旅行、餐饮住宿等多种消费业态,成为国内知名"非遗聚落"和陶瓷匠人家园。
春节期间,陶阳庙会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民俗交融,IP吸粉无数。在陶溪川,重点以创意集、陶然集、春秋大集"三大集市"为载体,融合陶瓷商品交易、音乐表演、艺术展览、非遗体验、新品发布等多重跨界形式,每期都吸引3万多人参加,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在"瓷之源、镇之初"的陶源谷,山水生态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汇集陶瓷手工体验、艺术展览等多种消费业态,正全力打造顶流艺术生活街区和极具特色的艺术疗愈目的地,吸引了成千上万中外"景漂"寻梦圆梦,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次。
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显眼包",被无数人用作表情包的"无语菩萨"
为何吸引年轻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玩泥巴",甚至不少海内外的年轻人都选择聚集于此享受"景漂"生活。景德镇对年轻人的强大吸引力,源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活力。
景德镇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活化利用陶溪川等工业遗产,创新场景和内容,打造了创意集、陶然集、春秋大集"三大集市"IP,让传统文化绽放当代生命力。
景德镇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创业平台,陶然集面向全国年轻手艺人,致力于打造手工爱好者的交互平台,春秋大集面向国际年轻艺术家,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三大集市"以瓷为媒,探索多元的生活方式,每期活动吸引人次都超3万。同时,突出创意设计,把集市打造成为青年创客创新的聚集地和创业的孵化基地,比如陶溪川创意集,为各类景漂和创业者提供1500个摊位,吸引2.4万余创客入驻。
此外,景德镇还为世界各地艺术家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性交流平台。比如每年5月、10月举办的春秋大集,以"民族的、世界的"为核心,邀请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院校师生、机构代表团、在地留学生等330人,一齐汇聚景德镇,跨越国界与文化,创造艺术更多可能性。
另外,景德镇的集市是多方参与的开放空间,集市运营方利用陶溪川等热门景区现有的资源和流量为摊主们提供大量的曝光,项目输出时带上部分精选创客,帮助他们深度策划,从而获得盈利,提升品牌知名度。入驻集市的创客,也会通过主题预告、图文实况转播、攻略集纳等多种传播方式在公众号、小红书等各种年轻人聚集的互动平台宣传造势,为集市带来更大的人流量与关注量,通过共同打造,让集市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景德镇还通过发放创业补贴、提供金融帮扶等方式,全力支持各类群体在创意集市创新创业,让更多好想法好创意能够在集市涌现。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吃住行等文旅要素配套,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正常秩序行为,让游客在景德镇"赶集"体验更加安心舒心。
人们在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参观。 新华社发
从"网红"到"长红"
2024年,景德镇将继续用好灿烂悠久的陶瓷文化这一宝贵资源,从时代化、多元化、国际化、人性化多个维度,走好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打卡"变"刷卡","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让景德镇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2024年,景德镇将推进文旅资源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包括打造VR展、AR导览、数字展品建模,让博物馆变得更加时尚有趣;今天的景德镇,依然保留着最为丰富、最为完整的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老窑址、老里弄、老街区遍布全市。新的一年,景德镇将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表达推陈出新,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陶瓷文化变得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
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在瓷博会瓷都工匠技艺展示馆,"瓷都工匠"陈烙铭在展示捏雕技艺。新华社发
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景德镇坚定不移实施陶瓷优先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日用陶瓷规模化、艺术陶瓷精品化、先进陶瓷高端化,加快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景德镇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要求,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目前,该市申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千馆之城"从设想到现实,首批330座场馆正式发布。
在陶瓷人才建设方面,景德镇拥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院等7所高校,云集了8万多名在校大学生,同时,汇聚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6万名中外"景漂",充分用好这些宝贵人才资源,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陶瓷创意设计大赛,全面激发他们的创意设计和创新活力。
景德镇重塑"景德镇制"区域品牌价值,搭建陶瓷艺术品官方溯源平台,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联盟等,全力守护陶瓷知识产权,让全球艺术家在景德镇创作放心、安心、舒心。
为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景德镇对传统陶瓷产业进行数字赋能,建成陶瓷工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平台,该市获评国内首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陶瓷行业)建设许可的城市。景德镇还利用数字化呈现,建设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收集不同朝代碎瓷片近2000万片,用数字技术破译人类古代瓷业巅峰时代蕴藏的文明密码。
在做大日用陶瓷、做精艺术陶瓷的基础上,景德镇同步发力先进陶瓷,深化与大院大所校地对接、校企合作,先进陶瓷总产值实现三年翻三番。
中国陶瓷博物馆
"千馆之城"的建设
2023年12月26日,"千馆之城"发布仪式在景德镇隆重举行,首批发布330家场馆,其中陶瓷历史文化类场馆类37家、陶瓷传承类85家、陶瓷工艺类60家、文化传播类148家。
景德镇普查登记了全市拥有各类博物馆、展览馆、非遗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收藏馆、科技馆、工作室、创意空间近千座。通过系统整合,将有效解决"外地游客找不到、本地场馆推不出"的文旅产品供需矛盾。
现下,"千馆之城"包罗万象,除了几个综合性大型博物馆,还涵盖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外销瓷博物馆、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陶瓷包装历史博物馆、雕塑精品馆等一批专题馆、特色馆,以及智慧旅游体验馆、陶瓷元宇宙馆等一批"数字馆",不同类型场馆规模各异、特色鲜明。"千馆之城"建设,可以让景德镇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的承载平台和开放空间,使景德镇陶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的辉煌历史得以生动再现。
2月22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参观"丝路瓷行"——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展。 新华社发
"陶瓷出海"的新布局
近年来,景德镇依托国家试验区,争取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10多项"国字号"政策,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动陶瓷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围绕"买全球卖全球",建成全球最大的陶瓷类贸易中心——陶博城,集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产品采购等功能于一体,已入驻600余家商户,覆盖全国20多个产瓷区以及1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品牌。陶瓷官方旗舰店加快全国设点、全球布局,国内已在井冈山、大兴机场、珠海等地开设8家实体门店,在多家线上平台开通21家线上店铺,去年首次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到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mall。
大力发展陶瓷电商直播,全市陶瓷电商企业近万家,陶瓷网店5万余家,以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为例,2023年直播电商交易总额突破80亿元,占全国线上陶瓷销售规模比重30%。下一步,景德镇还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国字号"政策,持续做强陶博城,做大陶瓷官方旗舰店等贸易平台。
舞蹈《瓷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3年,景德镇携手东方演艺集团创排的陶瓷主题舞剧《唯我青白》选段《瓷影》亮相龙年春晚,惊艳了世界,也吸引不少游客大年初一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观赏"青白瓷"。据统计,龙年春节期间,景德镇累计接待游客393.14万人次,与2023年春节相比增长74.66%。
《瓷影》的成功,是景德镇拓展文旅产品外延的一次有益尝试。新的一年,景德镇将继续大力创作陶瓷文化动漫、游戏、音视频等艺术精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精神需求,打造更多体现中国审美、陶瓷特色、当代精神的"国潮"产品,让陶瓷文化"潮"出生命力、"潮"出购买力。同时,加快文旅业态跨界融合,精心做好"文旅+"文章,让文旅产品更加丰富、文旅体验更加精彩。
景德镇计划将加快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精心呵护陶瓷瑰宝,让"靓丽名片"底色更浓。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要求,以申遗为龙头,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薪火相传"72道制瓷工序",让文化传承见物更见人。持续深化文旅融合,让"靓丽名片"成色更足。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王牌景区、精品线路提质升级,丰富旅游要素供给,加快培育多语种导游队伍,生动讲述每件馆藏、每个遗址背后的故事,让千年陶瓷文化更加"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全力振兴陶瓷产业,让"靓丽名片"主色更明。推进日用陶瓷规模化、艺术陶瓷精品化、先进陶瓷高端化,力争今年产值过千亿、外贸翻一番,努力再创"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