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从子时到亥时的健康指南
十二时辰养生法:从子时到亥时的健康指南
中医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密切相关。通过了解每个时辰对应的经络和脏腑,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作息和养生方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子时养胆经(23:00至1:00)
子时阴气极盛,过了子时,阴气转衰而阳气始生,此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正所谓“日入阳尽,而阴受气,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此时最需要安静,睡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所以,最好在子时前就入睡,第二天醒来后头脑也会变得更加清醒而气色红润。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宜:睡觉。
丑时养肝经(1:00至3:00)
《素问·五脏生成论》:“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是说,人躺下休息时血归于肝脏,眼睛得到血的滋养就能看到东西,脚得到血的滋养就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把握,手指得到血的滋养就能抓取。所以在肝经最旺的时候,也即是丑时,保持熟睡是对肝最好的关怀。虽然现代人都有熬夜学习、工作等的通病,但经常这样子做不但消耗营养,伤害肝脏,还破坏人的心情,第二天也没有精神力做事情。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宜:熟睡。
寅时养肺经(3:00至5:00)
在时辰养生中,寅时是肺值班。这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由阴转阳,这时人们需要保持熟睡。寅时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就会显得面色红润,精神也充沛。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常见症状:咳嗽气喘、喉咙疼痛。宜:熟睡或导引吐纳。
卯时养大肠经(05:00至7:00)
卯时是大肠值班,大肠主津,意指大肠吸收水分,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此时要养成排便的习惯。起床后宜先喝杯温开水,要小口慢饮,然后去卫生间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排出体外。晨起一杯温水,可稀释血液,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常见症状:牙齿疼痛、颈部肿大。宜:起床喝温开水、排便。
辰时养胃经(7:00至9:00)
人以胃气为本,胃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是集体对事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辰时养胃就要按时吃早餐,饭后1个小时循按胃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以调节人体的胃肠功能。
常见症状:腹胀肠鸣、消化不良。宜:及时吃早餐。
巳时养脾经(9:00至11:00)
《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巳时是脾经值班,不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脏对五行,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所以《慎斋遗书》有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因此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所以,在调理机体时尤其注意调理脾胃气机。”
常见症状: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腹内发胀。宜:适量饮水。
午时养心经(11:00至3:00)
午时是心经当令的时间,此时不宜做剧烈运动,午时一阴生,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但午睡不宜超过1个小时,否则易引起失眠。此外,午餐时也不要吃得太多,凡事过犹不及。
常见症状:喉咙干燥、头痛、口渴难忍。宜:吃午餐、小憩。
未时养小肠经(13:00至15:00)
未时是小肠经当令,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午餐最好在未时的13:00之前吃完,这样才能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否则,就会造成浪费。午饭一定要吃好,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要精、要丰富。
常见症状:喉咙痛、肩痛如裂、臂痛如断。宜:调理小肠经。
申时养膀胱经(15:00至17:00)
申时是膀胱经当令,宜适时饮水。一定不要憋小便,否则会发生“尿潴留”。膀胱与肾相表里,主一身水气之通调,水分不足或过剩都会致病,包括小孩子尿床、大人尿频、尿急,甚至发炎、致癌等。又因“肾主骨,肝主筋,肾水滋养肝木”,水少则木枯,水亏则筋病。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筋骨经常酸痛,坐骨神经、头项腰背疼痛,冬季特别容易感冒伤风的人,也与膀胱经有关。
常见症状:头痛、眼睛痛、颈项痛。宜:适量饮水、运动、抓紧时间工作。
酉时养肾经(17:00至19:00)
肾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的阴阳变化相通应,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因此,养肾要着眼于“藏”。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酉时是工作完毕需要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
常见症状:四肢冰冷、腰酸背痛、耳鸣。宜:休息。
戌时养心包经(19:00至21:00)
心脏病,最先表现在心包上,心包经之病叫“心中澹澹大动”,患者感觉心慌。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戌时循按心包经。此刻还要给自己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以散步最好,否则容易失眠;晚餐不要过于肥腻,否则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
常见症状:胸痛、心律不齐、手部灼热。宜:吃晚餐、心情快乐、散步。
亥时养三焦经(21:00至23:00)
亥时三焦经当令,三焦为元气、水谷、水液运行之所。此时是十二时中最后一个时辰,指当夜的21:00~23:00,亥时又称“人定”,意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候。
常见症状:听声音模糊、咽喉肿痛。宜:心平气和、入睡。
在这十二时辰中,其中有两个时间段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子时和午时。大家都在提倡睡子午觉,睡好子午觉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那么应如何睡好子午觉呢?
睡“子觉”,应尽量22:00前上床,最晚不超过23:00,早上6:00~7:00醒来即可。
睡“午觉”,宜在12:0013:00。15:00后,再困也不宜午睡了,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此外,午睡的时间千万不能太长,但是也不能太短。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