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视力表的历史与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视力表的历史与发展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325465_121894856

视力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初以Snellen视力表为代表,后来逐渐发展出Green视力表和国际视力表等多种版本。这些视力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视标的大小、排列方式和检查距离等参数。如今,国际视力表已成为全球通用的标准,而其他版本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应用。

Snellen视力表是由荷兰眼科专家Herman Snellen于1862年首次提出的,它以1'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以拉丁字母及阿拉伯数字为视标,检查距离为6米,共有七行视标。分数记录为:6/60、6/36、6/24、6/18、6/12、6/9、6/6,视标大小排列具有近似几何级数性质。由于分数表达概念明确,英美澳等国沿用至今,成为视力表一大派别。

Green视力表是由英国眼科专家John Green于1872年提出的,视标大小排列采用3√2增率的几何级数,即视标每三行增大一倍。6米检查距离,共有14行视标。Green的3√2几何级数增率一直为英美等国所推崇。

国际视力表是1909年由国际眼科大会确定的统一标准,检查距离为5米,视标采用开口有八个方向的Landolt环和4个阿拉伯数字(0、1、4、7),不采用字母,共有12行,0.1 ~ 1.0,1.5,2.0。设计上主要接受了1875年法国Monoyer提出的“视力是视角的倒数”的观点。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力检查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了解视力表的历史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预防视力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