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酵母细胞壁的厚度为25-70nm,重量为细胞干重的25%。葡聚糖是赋予酵母细胞机械强度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两类。①β-(1-3)葡聚糖,有β-(1-6)键连接的分枝,MW240000,含量为85%;②高度分枝的β-(1-6)葡聚糖,分枝处以β-(1-3)连接。含有少量几丁质,集中在芽痕。稀酸可除去甘露聚糖及蛋白质,但细胞仍维持正常形态。
酵母细胞壁的特点
几丁质的结构不同酵母的细胞壁成分差别较大。蛋白质夹在甘露聚糖与葡聚糖之间;并经常与甘露聚糖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具抗原性。蛋白质少数为结构蛋白,多数为酶,与细胞壁的合成和细胞营养相关。蜗牛酶内含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脂酶等30余种酶、可用于水解酵母细胞壁。
以粗糙脉孢霉为例:
(2)霉菌的细胞壁最外层无定形的葡聚糖(87nm)中层为糖蛋白嵌埋在蛋白质基质中,网状结构(49nm)。内层为蛋白质层(9nm)。最内层由几丁质微纤维组成。(18nm)
霉菌菌丝菌丝的结构与生长具有极性;01菌丝可分为顶端、亚顶端以及成熟区;在顶端之后,细胞壁逐渐加厚而不再生长;02隔膜与菌丝细胞壁成分相似。03菌丝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均匀的,但厚壁的休眠孢子,如接合孢子、厚壁孢子则有明显的纹饰。04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假菌的鞭毛与纤毛游动孢子及配子;功能与原核生物的鞭毛相同,但在构造、运动机理、消耗能量形式及对细胞壁的依赖性上有明显差别;在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上的毛发状细胞器;鞭毛长150-200μm,纤毛长5-10μm;
真核微生物细胞质膜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甾醇:真核生物细胞膜含有甾醇(酵母中有麦角甾醇),而原核生物没有(支原体除外),但有的细菌细胞膜上有类何帕醇化合物;磷脂种类:真核生物一般是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胆碱;而原核生物一般是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甘油;古生菌细胞膜上有分支;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真核生物高,功能也多;对于好氧细菌而言,其细胞膜上具有电子传递链;细菌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物质运输系统—基团转移运输。
细胞核
真菌细胞核一般比较小,存在多核现象,而在菌丝尖端细胞中常看不到细胞核。核小体染色体数构巢曲霉:8粗糙脉孢霉:7酿酒酵母:17直径1—3?m013—40条染色体02基因组大小:13—100Mb(millionbasepairs)DNA,编码6,000--13,000个基因03真菌的细胞核质粒(Plasmids)213罕见S.cerevisiae的2μm质粒6300bp的环状DNA,周长2μm,独立于染色体。
其他的细胞器
06线粒体05微体04高尔基体03内质网与核糖体02细胞骨架和细胞基质01
四、细胞质与细胞器
1、细胞骨架
微丝:肌动蛋白01
微管:微管蛋白(鞭毛及纤毛)02
中间丝:vimentin03
功能:细胞形状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04
2、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合成、运送胞外分泌蛋白;
滑面内质网:脂类代谢与钙代谢
3、高尔基体logo
蛋白加工及修饰分泌包装
4、微体(Microbodies)
乙醛酸循环体与孢子萌发有关,将储存的脂肪转化为糖类。依赖黄素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体含有一种或几种氧化酶;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氢的毒害;数目受环境影响过氧化氢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单层膜,与溶酶体相似的球状细胞器氧化磷酸化;大小、形状及数目受环境影响。
线粒体
第五章: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真核微生物的类型
真菌(fungi):酵母和霉菌
假菌:在孢子的运动型、有性生殖的类型、细胞壁的组成以及线粒体的形状区别于真菌。
粘菌(粘质霉菌,slimemold)介于真菌(可形成子实体)与原生动物(无细胞壁、可运动)之间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区别于粘细菌(myxobacteria)
单细胞藻类(algae)
原生动物(protozoa)
真菌的主要特点
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通常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的真核微生物。其个体一般较原核微生物大。
菌物界在真核生物中与动物界和植物界相平行的界,包括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养料的真核微生物,它们在形态、营养方式与生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构成了一个关系十分密切的生物类群。
真菌:酵母、霉菌;
假菌:卵菌、丝壶菌;
粘菌
酵母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细胞
霉菌菌丝顶端1-2μm的顶部区域含有大量细胞质的泡囊,而缺乏所有的细胞器。在显微照片中有些泡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