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景观设计》2024年第1期:智慧发展——信息技术与多维感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景观设计》2024年第1期:智慧发展——信息技术与多维感知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6008736_121123908

《景观设计》2024年第1期以"智慧发展——信息技术与多维感知"为主题,聚焦于信息技术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期刊通过专题论文、工程案例、景观在线等多个栏目,深入探讨了智慧景观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城市景观的科技盛宴。

刊首语

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2年,我国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之路;2016年,我国正式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强调智慧城市应以数据为驱动,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实效。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信息共享方式转变;与此同时,智慧景观拥有了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的全新环境。

数据管理、数字科技均指向了服务效果和治理模式,并落实到具体用户,推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向精细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多维感知"的概念被提出,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将景观效果与人体感知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最终,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多维感知通过各类信息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物质空间要素进行全方位测度并可视化表达,为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本期专题讨论了多维感知的四个方面:关于感知本身的讨论,通过各类信息技术对人体感知进行量化分析,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关于感知要素的测度,包括城市植被、水体、地形及服务设施的配置;关于感知媒介的挖掘,通过数字媒体合理引导、塑造及评价,实现信息技术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关于感知环境的梳理,包括城市特征分析和空间选址研究,建立多尺度、多类型的景观空间形态与人群多维感知关联机制。

所有学术努力均为推动城市发展向服务于高效而便捷生活的方向转变。应充分利用智慧景观所具有的动态感知、即时判断、互馈互动和高效执行等特征,激发在感知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新技术推动风景园林行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专题论文

基于点云数据的树木关键生态指数提取方法

作者:郭湧 陈鲁 [德]安德烈亚斯·卢卡

构建一套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树木关键生态指数提取方法,整合了相关技术,通过点云簇的各向异质性对单木点云进行枝叶分割,从而对树冠和木质点云分别处理,以提取单木的高度、胸径、树冠投影面积、凸包体积、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及木质部生物量。以清华大学大礼堂前的树木为例,进行应用实验。结果显示,枝叶分割的准确度高达86%,实现了对29棵树木的8种关键生态指数的提取。

关键词:地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树木生态指数

线上到线下餐饮服务设施的差异化供需匹配研究

作者:曹舒仪 张赫* 周雯珮 柯玲虹 金雨扬

以北京市11个行政区的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 O2O)餐饮服务设施为例,测算设施供给密度与差异化人群需求密度,比较不同类型餐饮服务与差异化需求的匹配倾向。结果表明,外卖、团购密集区分别呈现"扩散"和"集中"两种特征;整体布局优先考虑公共服务伴随需求和居住伴随需求,团购尤其重视休闲游憩需求;中心城区外围是主要供需错配区,宜增加近郊新城的设施配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通过总结典型匹配组合的供需匹配特征,以期为O2O商业设施规划、城市设施组合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上到线下;O2O餐饮;差异化需求;设施规划

可交互数字艺术在城市口袋公园中的设计研究

作者:曹凯中* 朱梦瑶 张颖

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高密度、高聚集人居环境中的口袋公园设计与改造成为景观设计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将可交互数字艺术与景观设计相融合,通过理论溯源,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数字景观设计策略——数字场景营造。再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口袋公园的设计实践为例,进一步检验数字场景设计策略在口袋公园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城市更新;可交互数字艺术;口袋公园;数字场景

高密度老城区微绿地选址方法研究

以合肥市老城区为例

作者:潘晓慧 钱丰 张春彦* 董英

在现有绿地选址研究的基础上,以微绿地服务水平和居民需求为导向,构建微绿地适建空间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居民对现状绿地的获取差异性、不同居住区的需求程度等影响微绿地选址的因素,划定微绿地适建区。通过位置分配(Location-allocation, LA)模型,在适建区挖掘适建点,并增加居民需求系数以优化LA模型,量化需求差异性的影响。以合肥市老城区为例,进行实地研究,以期为微绿地选址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微绿地;适建空间评价;适建点;位置分配模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街道景观视觉质量分析与研究

以天津市鼓楼街道为例

作者:邹尚恩 林朝 杨瀚文 胡一可*

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感知与评价。以天津市鼓楼街道为例,利用街景图像数据和LaDeco景观视觉评估模型,深入分析城市街道景观的视觉要素,包括自然和人工景观的比例、主要视觉要素、形态特征及景观特征的粒度信息。结果表明,鼓楼街道以人工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不稳定且不连贯;主要视觉要素包括街道、天空和建筑,LaDeco模型能有效识别这些要素;道路、天空和建筑是街道景观的主要形态特征,其中道路占比较高,而建筑和天空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审美感知;景观的布局、比例和相对位置共同构建了整体视觉印象,对街道形象和城市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方式,能快速、客观地计算图像中视觉要素的比例,为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规划和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评估;街景图像;深度学习;景观视觉要素

基于GIS的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特征研究

作者:王苗 李博 刘浩 许涛*

近年来,针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新热点。以天津市的红色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整合天津市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的空间信息,构建数据库,进行可达性和核密度分析,并对不同类型、不同年代、不同规模、不同保护等级、不同利用等级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多为小型历史事件和活动的遗址、遗迹,分布区域广,且存在一定时空差异。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GIS;开发策略;天津地区

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声景营造研究

作者:许熙巍 杨紫瑶 李会娟* 汤岳

历史文化街区是集中展现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色空间,针对性的声景营造有助于传递文化信息并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历史生活延续性、历史声景可考性和历史阶段代表性的特点,通过挖掘历史声景、评估现状声景,识别其现有问题。基于人的体验与感受,通过梳理声景营造的流程与分区,提出优化策略,探索声景与视景的协同发展路径,综合提升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舒适度与历史感知度。

关键词:声景;声景营造;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道;保护与利用

工程案例

Udaan 公园

该项目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乌代浦尔,由一处废弃的湖滨公园改建而成,是一个开放、安全且包容的社区公园。公园内设置了迷宫、游乐区和以当地鸟类为设计灵感的遮阳棚,绿植茂盛,让市民与游客和自然生境重新建立联系。

麓湾牧场景观设计

该项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碑头水库南侧,海拔高度约47 m,是一个集萌宠、营地、特色餐饮、市集、艺术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设计团队将"松弛感"融入设计,将一条主干路作为牧场的串联轴,并将各个运营业态有机分布在串联轴两侧,让游客在各个区域游玩的时候,能不走回头路,真正做到进入牧场后自在游走、肆意探访。

上坤樾山南岸社区公园

项目保留了已建成景观的时间维度, 移栽遮蔽行人视线的灌木, 打开道路、绿地、住宅之间的视域通廊。融合边界,贯通公共设施。根据城市路网,在公园局部发展毛细路网,每50 m设置一条1.2 m宽的与水岸垂直的通道,连通水岸与城市界面,建立与周边场地的路径联系,优化公园内部的流线,提升空间的便捷性与引导性,紧密串联各类公共空间。

景观在线

槟城,生物多样之城

设计团队赢得了马来西亚槟城南岛规划设计的国际竞赛。该竞赛旨在为槟城居民提供约25 km的滨水区。获奖方案名为"生物多样之城",立足"槟城2030"的发展愿景,着眼于提升城市宜居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后代提供可持续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之城"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旅游胜地,为当地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并致力于在槟城南岛——全球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之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棋盘游戏重塑电动出行体验

该项目位于米兰植物园,并将植物园改造成一块大的游戏板。项目团队将其设计为一种易于上手、可以自由选择探索路线的冒险游戏,以游戏形式让人们了解并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项目采用可收集能量的地砖,它们可在白天和夜晚产生动态灯光和声音效果。该项目由全球能源公司ENI开发,是设计周INTERNI Re-evolution展览的一部分。

植物配置与生态空间

浅谈信息技术在多维感知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城市绿地中的植物景观可以为人们提供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营建良好的植物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进而产生愉快的游憩体验,还能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维感知植物景观的营建提供了新手段,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与植物景观的营建相结合,旨在做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获取游人感知数据、智慧养护与管理及游人互动参与三个方面,探索信息技术在多维感知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应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