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蔥豉湯:传统中医方剂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蔥豉湯:传统中医方剂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formula/625

蔥豉汤

出处典籍

肘后备急方

方剂配方组成

蔥白(5g) 5条
淡豆豉(30g)

其他名称

蔥白豉汤

热性指数

12

寒性指数

21

热/寒比例

偏寒(0.57)

寒热分析

蔥豉汤由蔥白与淡豆豉组成。蔥白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归类为热性药材。淡豆豉性寒,具有解表除烦、宣散郁热的功效,归类为寒性药材。

根据提供的寒热比例,此方剂的“热性指数”为12,“寒性指数”为21。由于寒性指数明显高于热性指数,整体而言,蔥豉汤的药性偏向寒凉。虽然蔥白具有一定的温热性,但淡豆豉的寒性作用更为显著,使方剂整体的寒热属性偏向寒。

复方归经比例

肺经 23%
胃经 23%
心经 13%
膀胱经 13%
小肠经 13%
三焦经 13%

归经分析

蔥豉汤主要归属于肺经、胃经、心经、膀胱经、小肠经及三焦经。从经络辨证的角度分析,当这些经络出现异常时,可能适用此方。

肺经比例较高(0.23),当肺经出现风寒外袭等实证,例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时,蔥豉汤的辛温解表作用可能有助于驱散风寒,使肺气得以宣畅。

胃经比例亦较高(0.23),若胃经受到外邪侵袭,导致胃气不和,出现脘腹胀满、恶心等症狀时,蔥豉汤的轻宣解表、和胃气的作用可能有所帮助。

心经(0.135)、膀胱经(0.135)、小肠经(0.135)及三焦经(0.135)皆有一定比例,当这些经络受到外邪侵扰,或者出现经络气机不畅的情况时,例如心胸闷痛、小便不利、身热等,蔥豉汤可能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机的作用。

综合来看,蔥豉汤主要适用于肺经、胃经为主的表证,兼及心、膀胱、小肠、三焦的经络不畅。在辨证时,若兼有上述经络的异常,可考虑使用此方。

主治功效(症状或疾病)

  • 脉象:浮脉
  • 舌象:舌苔淡薄白
  • 症状:打喷嚏、流鼻涕、不易流汗、发烧及发冷、咳嗽
  • 现代疾病:感冒、慢性鼻炎

方剂组成解释

  • 蔥白:蔥豉汤方剂中使用蔥白,乃取其辛温发散之性,用以疏风散寒、解表发汗。蔥白性温,味辛,入肺经,能发散风寒,温肺止咳;其辛散之性,有助于宣通鼻窍,利于排泄外邪。此外,蔥白与豉类药物同用,可增强解表之力,使寒邪得以迅速排出体外。故蔥白为蔥豉汤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风寒感冒具有重要意義。
  • 淡豆豉:蔥豉汤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 解表散寒:淡豆豉性微寒,具有解表散寒、宣通肺气的功效。与蔥白一同使用,能有效驱散风寒,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狀。
    2. 解毒消肿:淡豆豉亦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於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狀。蔥豉汤中,蔥白散寒解表,淡豆豉则解毒消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风寒感冒的作用。

方剂介绍


蔥豉汤可以说算是一种食疗级的中药方剂,主要功用是“解表散寒”,专门來治疗感冒,只有两味中药(食物)组成,分別是“蔥白”和“淡豆豉”。古代医家运用这两种简易的中药,药性平和,温而不躁,用來缓解外感风寒的轻微症狀,常见症狀如:轻度发热、头痛、微量出汗、鼻部寒冷感、流鼻涕和打喷嚏等,薄白舌苔和浮脉。

当风寒侵犯人体,会造成毛孔闭塞,卫阳受阻,使得肺部气流不畅和肺功能受限,进而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現象。风寒邪气轻微侵袭表层,导致毛孔闭塞和卫阳受阻,进而影响肺气流通,致使肺系功能不畅。运用辛温药物以解表散寒,然而對於这类轻微表寒症狀,治疗原则应以温和为主,避免使用过强的辛温药物,以防对表层造成过度刺激或伤害。因此,选用“蔥白”发汗,可以有效发散表层邪气,帮助病邪通过汗液外逸,达到缓解症狀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蔥白发汗解表可治疗感冒

现代医学也发现,蔥白含有丰富的大蒜素,这种成分在多项动物实验和人体外实验中已证明具有抗菌和消炎的效果。此外,大蒜素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发汗,从而有助于缓解感冒的相关症狀。同时,配合淡豆豉,此药性辛而微温,能发汗解肌、宣散表邪。这两种药物合用,能解表散寒,作为轻微宣散的方剂。这种适合居家治疗感冒的食疗方剂,适合轻度风寒表证的患者,可以在不损害身体正气的情况下达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本方最早出现於晋代医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中,这位医家在药物使用上,总是追求简单且容易取得。从汉朝开始,感冒发烧时运用的发汗药物最经典的就是“麻黄汤”,而葛洪的药方以简便、廉价而有效著称,他所创的葱豉汤,方法温和而不過於激烈,且能避免使用麻黄汤的多种顧慮。後代的中醫醫家,在這個方的基礎上加上不少中藥。例如,《外台秘要》中引入的「葱白七味飲」,加入了葛根和生薑,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或失血後感受風寒的症狀。也有醫家修改本方,應用於孕婦妊娠期感冒,小兒傷寒感冒...多種病症,甚至擴展至治療溫病初起和風熱症狀。本方因其藥性溫和、配方簡單,被歷代醫家高度評價。它能夠有效地治療輕微的外感風寒表證和溫病初期症狀,顯示出獨特的治療效果。

由於蔥豉汤的目的就是要发汗,传统煎煮方法的步骤很簡單:准备蔥白连鬚五條和淡豆豉30克,用兩碗水約500毫升把蔥頭白色的部份包含蔥鬚留起。把淡豆豉和蔥白一起,加水煲滾即可服用,趁熱服用以刺激出汗。如果没有效果,再考慮加入葛根、升麻、麻黃這類中藥。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感冒,適用於輕度外感風寒表證者,可參考以下影片:

附註,本方加減方法

  • 如果初次使用藥方後沒有出汗,可以加入葛根和升麻來幫助发汗和疏通體表。如果服用後仍然沒有汗出,則可再加入麻黃以增強发汗效果,從而幫助邪氣從體外排出。
  • 如果患者感到寒冷而且不流汗、頭痛嚴重,則應添加荊芥、防風和羌活來幫助解除表層症狀並驅逐邪氣。
  • 如果伴有胸悶、噁心或舌苔厚膩,則可加入紫蘇、蒼朮和霍蘇來消除濕氣。
  • 對於咳嗽明顯、痰黏稠且聲音嘶啞的症狀,應配合使用牛蒡子、桔梗和浙貝母以幫助清肺、化痰和舒緩喉嚨。
  • 如果出現發熱、喉嚨痛、口苦,舌質偏紅或苔黃等內部熱的症狀,則可以加入黃芩、銀花和連翹來清熱解毒。

传统服药法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不汗复更作,加葛根二两,升麻二两,可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 必得汗,若不汗、更加麻黄二两,又用蔥汤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少时下盐,後纳蔥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 蔥豉汤性温热,不宜过量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2. 蔥豉汤不宜与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服,以免影响药效。
  3. 蔥豉汤不宜与其他感冒药同服,以免药物相互影响,加重副作用。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蔥豉汤。

相关典籍

类证活人书外台秘要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