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 | 长护险试点:构建全民覆盖的护理保障体系
建言 | 长护险试点:构建全民覆盖的护理保障体系
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在全国49个城市实施。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49个试点城市中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6990.2万,享受待遇人数120.8万。2022年底基金收入240.8亿元,基金支出104.4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7679个,护理服务人员33.1万。从各地实施情况来看,整体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参保范围逐步扩展
从各地试点情况来看,4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中,有32个试点同时覆盖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群。
第一批35个试点城市中承德、松原、安庆、济南、潍坊、泰安、荆门、重庆8个城市的长护险覆盖范围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参保人群,其他城市均覆盖了职工医保参保人群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人群。在首批试点地区的经验基础上,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中北京市石景山区、呼和浩特、开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在试点过程中实行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全覆盖,其余地区试点初期仍以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为保险覆盖人群。目前,未覆盖居民医保参保人群的试点城市已开始拓面覆盖居民医保参保人群。
筹资渠道多样,筹资水平有待提升
在长护险制度设计和试点实施过程中,资金筹集是长护险实施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护险筹资方式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主要有定额制、比例制、定额比例混合制三种方式。定额制筹资以固定额度为标准进行缴纳,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比例制则是以职工医保缴费基数、参保人上年度工资总额或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础,按一定比例缴费,有些城市的缴费基数不同,比例不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9个试点城市按照比例制进行筹资。无论是定额制还是比例制,筹资主要来源于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医保基金、福彩公益金五条渠道。
从各地的试点政策可以看出,长护险基金整体筹资水平整体较低。一是筹资渠道较为单一。在城镇职工筹资渠道方面“单位+个人”为大多数城市的做法,但为了不增加单位和个人的负担,个人缴费部分多数从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单位缴费部分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划拨。在资金筹集渠道上,不少试点地区筹资中的医保基金占比较高。二是长护险缴费标准相对较低。在按比例缴纳的城市中,缴费基数仅在0.1%—0.5%之间,导致资金额有限。三是长护险处于试点阶段,政策支持力度有限。所筹资水平整体还处于低水平起步阶段。
评估体系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评估结论是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据。纵观49个国家试点城市,各地在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安排、评估经费要求等方面共性与个性并存。
从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来看,国家标准出台之前,近一半的试点城市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即ADL量表为失能评定依据。其主要评估指标涵盖吃饭、穿衣、洗澡、活动、上下楼等项目,未对失智情况进行评定。目前,国家要求长护险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参照执行《评估标准(试行)》,原有试点城市参照完善地方标准,2023年内统一到《评估标准(试行)》。《评估标准(试行)》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形成一套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失能人员评定更加科学。
从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安排来看,大致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由第三方社会机构进行失能评估,定期接受政府部门监督考核审查,多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筛选评估机构;二是通过组建失能评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或评定委员会形式;三是多地以医保部门为主,牵头成立第三方评定委员会,由社会机构开展失能评定。多地明确提出评估机构不能同时开展长护险定点服务。各地对评估人员要求也不尽相同,越来越重视医护人员评估资质。
从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费用来看,评估费用支付大体分为3种类型,一是完全由长护险基金列支,比如承德。二是评估费用个人负担,如北京市石景山区。三是长护险基金和个人按照不同比例,或者根据照护级别按比例支付,比如天津初次评估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分别按70%、30%比例支付,状态复核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
长护险服务类型趋于一致
试点城市长护险覆盖的服务类型以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为主,部分试点城市根据服务对象的失能程度和具体服务类型组合做了细化处理,如重庆服务类型按照中度失能人员和重度失能人员又分为居家组合护理(机构护理+个人护理)、机构上门护理、机构集中护理。
部分试点城市制定了长护险经办机构的监督机制监管长护险待遇支付的情况,如潍坊设置了预留保证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严格按规定审核医疗护理费用,不符合护理保险支付规定的不予支付;符合支付规定的先支付90%,其余10%作为保证金,年底根据对定点护理机构执行护理保险政策规定及服务质量考核情况予以处理。
可以看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期待我国在覆盖范围上早日建成覆盖全民的长护险制度,多措并举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和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