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玉米管理技术和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玉米管理技术和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cnhnb.com/xt/article-125288.html

玉米作为一种常见的粗粮,不仅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饲料和工业原料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平衡和营养健康的追求使得玉米越来越受到青睐。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还是十分广阔的。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种植管理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一、种植准备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优先考虑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对种子进行筛选、晾晒,并采取药物拌种消毒或包衣,以促进种子的早期发芽和健康成长。

二、播种与密植

根据地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的情况来确定播种期。合理密植,一般株间距以35-40厘米为宜,以确保田间光照和透气性。

三、补苗和间苗

及时对缺苗区域进行补种或移栽,并确保补苗后及时浇水覆土。去除生长弱小或拥挤的幼苗,为壮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科学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一次性施足。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适量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五、合理灌溉

玉米对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所不同。在苗期,玉米的水分需求相对较低,这一阶段玉米对干旱有较高的耐受性,但对水涝较为敏感。因此,在苗期通常不需要进行灌溉,尤其是在雨季,更应注重田间的排水工作,以防过多的水分影响幼苗的生长。然而,一旦玉米进入生长旺盛期,其对水分的需求会显著增加。此时,应密切关注天气状况,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时段,及时灌溉变得尤为重要。适时的灌溉有助于保证玉米获得充足的水分,促进其健康生长和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1. 病害类型

  •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影响玉米叶片,严重时还会扩展至叶鞘和苞片,导致叶片受损。
  • 玉米丝黑穗病:侵害玉米穗部,可能引起霉烂和腐朽,对产量造成显著降低。
  • 玉米病毒病:影响幼苗心叶,使其颜色变浅,植株生长受阻,严重时可致产量减半甚至绝收。

防治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优先选择具有抗病害特性的玉米品种,这是预防病害的基础。
  • 种子消毒: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害的初始感染源。
  • 合理轮作: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同一作物,打破病害的循环。
  • 土壤管理:收获后及时深耕土壤,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病原物的存活。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2. 虫害类型

  • 地老虎:啃食玉米幼苗,造成植株损伤。
  • 蛴螬、金针虫:破坏玉米根系,影响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
  • 蝼蛄、蓟马:危害玉米茎杆和叶片,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 玉米螟、玉米蚜虫、灰飞虱:直接损害玉米苞穗,引起霉烂和枯萎。

防治措施

  • 深翻土壤:春秋两季进行深翻,破坏害虫的越冬环境。
  • 清除杂草:播种前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藏身之所。
  • 合理轮作: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降低害虫的繁殖机会。
  • 使用腐熟农家肥:确保肥料充分腐熟,避免吸引害虫。
  • 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如鸟类、昆虫等进行自然控制。
  • 物理防治:使用诱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 化学防治:在害虫高发期,适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的药剂。

七、收获和处理

当玉米植株90%以上的茎叶变黄时进行收获,确保颗粒归仓。收获后晾晒至籽料水分降至15%左右,再进行脱粒入库。

总的来说,玉米种植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种子选择、土壤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精心的照料,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