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不聪明,过年吃顿饭就知道
孩子聪不聪明,过年吃顿饭就知道
春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观察孩子成长和教育成果的绝佳时机。从餐桌礼仪到劳动习惯,从感恩心态到行为规范,这些细节往往能反映出孩子的未来潜力。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和名人经历,为您揭示孩子在餐桌上的三个典型"聪明相"特征。
一到过年,家里的孩子们总是最兴奋的。红包、新衣、玩具,还有那满桌子的美味佳肴,无一不牵动着他们的心。在老家过年,还没到饭点,厨房门口就围满了孩子,一个个喊着"好香,好饿啊,啥时候开饭"。
记得去年春节,去堂姐家拜年。一进门,就看到她家的小侄女在厨房里忙活,小手拿着锅铲,有模有样地炒着菜。原来,她正帮着妈妈准备年夜饭。那一顿饭,小家伙不仅自己吃得开心,还时不时给客人夹菜,介绍每道菜的特点。看着她那认真的模样,我不禁感叹,这孩子将来肯定不简单。
终于开饭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边,开始享用美食。然而,在这顿饭的过程中,不同孩子的表现却让我深思。
有的孩子只顾着自己,喜欢的菜直接端到面前,不给别人留一点机会;有的孩子用筷子在菜里搅来搅去,找不到喜欢的就一脸嫌弃;还有的孩子一边吃一边跑来跑去,甚至把餐具当玩具,大声喧哗。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则显得格外不同,他们不抢食,不挑食,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小大人的模样。
古语云:"食不言寝不语。"这不仅是对餐桌礼仪的要求,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体现。一个孩子吃饭时流露出的举止,往往能反映出他的教养和内涵。正如那句老话所说:"饭桌见人品。"
眼里有活,主动分担
勤快的孩子,总是能主动分担家务,尤其是过年这种忙碌的时候。他们不会心安理得地等着饭菜上桌,而是会想办法积极参与。
朋友家的小儿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每次过年,他都会早早地起床,帮着妈妈打扫卫生、贴春联。到了做饭的时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洗菜、切菜、端盘子,一刻也不闲着。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家里是父母的得力助手,在学校和社会上也会是受欢迎的人。他们懂得体谅别人,懂得感恩和付出,这种品质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尤为重要。
遵守规矩,懂得礼仪
餐桌上的规矩,不仅是对孩子的约束,更是对他们未来行为的引导。一个孩子如果连餐桌上的规矩都不懂,那么他在其他场合也很难做到得体。
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分享过他的童年经历。小时候,他家里的长辈对他的餐桌规矩要求很严格。如果碗里有菜没吃完,就不准再去夹同样的菜;吃饭时不能唱歌、说话,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撒贝宁从小就懂得了尊重别人、遵守规矩。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趁早立下餐规,教导孩子正确的用餐礼仪。比如,等长辈落座后才上座,等长辈夹完第一道菜再轮到自己;坐姿要端正,不翘二郎腿;夹菜时不搅盘,尽量不出声;不妨碍别人用餐;不低头玩手机等等。
这些规矩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培养孩子的自律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当他们学会在餐桌上遵守规矩时,也会在其他场合表现出同样的自律和尊重。
珍惜粮食,心怀感恩
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对食物往往缺乏珍惜和感恩之心。他们可能不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父母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粮食的珍贵。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更表达了对粮食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珍惜粮食,学会感恩。让他们明白,每一顿饭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父母辛勤工作和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结果。当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时,也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更加懂得体谅和关心别人。
餐桌上的小细节,往往藏着孩子的大未来。一个勤快、守规矩、懂得感恩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更加出色。他们不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还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
春节将至,各位父母在给孩子好吃好喝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食育"。让他们参与家务,学会分担;教会他们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引导他们珍惜粮食、心怀感恩。相信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优秀、自信、有爱心的人。